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

关于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0年草案的报告(摘要)

索 引 号: 11330700002592599F/2010-117092 发文机关:
文 号: 成文日期: 2010-03-29 09:18:26
统一编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 效 性: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2010-03-29 09:18 来源:金华日报 浏览量: 字号:[ ]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工业强市”战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理财思路,深化财税管理改革,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积极做好保稳促调各项工作,为促进经济回升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努力。

    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232.6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232.86亿元的99.9%,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2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27.88亿元的101.1%,增长8.0%。市区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52.65亿元,完成年度预算50.56亿元的104.1%,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4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30.20亿元的104.2%,增长11.5%。剔除不可比因素,市区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6.8%。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5.3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6.7%,增长20.2%。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18亿元,完成年度调整支出预算(含省各种专项拨款)的96.4%,增长20.7%,剔除地方政府债券支出、养路费改列一般预算支出等因素,可比增长5.7%。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精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务实有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助推经济平稳增长。

    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保稳促调一系列举措。落实减负政策保企业,以“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活动”和企业减负“春雨”专项行动为载体,落实社保费减征降率、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减免政策,停征、取消、降低18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税费和落实优惠政策10.18亿元。引导产业调整促转型,整合财税资源,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投入,促进产业平台建设,重点支持汽摩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和国际外包、高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以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为抓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分离新增服务业企业79家。市本级共落实扶优扶强、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各项财政扶持政策资金3.01亿元。扩大需求保增长,努力筹措资金加大政府投资,全市筹措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配套资金13.27亿元;确保中国婺剧院、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城市群内核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落实“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举办浙中购物节等展会,促进居民消费;落实出口退税率提高政策,市本级由财政出资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全风险覆盖,努力支持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支出。

    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16.39亿元,新增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的70.2%。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继续以村庄整治工程为龙头,支持新农村建设,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厕等工程;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市和市区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5.2%和60.4%。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五费合征”及相关配套措施,提高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将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到全体居民;提高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10%以上;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市和市区社保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5.1%和28.1%。加大教育、医疗、科技、环保等事业投入,筹措资金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绩效工资,提高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市和市区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6.7%和18.1%;研究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时落实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经费,全市和市区医疗卫生投入分别增长32.6%和39.0%;加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力度,支持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全市和市区科技投入分别增长14.4%和33.3%。大力支持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持续支持生态市、文化大市、平安金华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加强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千方百计开展增收节支工作,在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基础上,依法组织各项收入,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实施行业、税种精细化管理,强化重点税源分析、预测和监控,实行税收源头控管,开展税收专项清理和纳税评估,加大稽查力度。全市和市区营业税及地方小税种占地税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1.4%和65.2%,同比分别提高1.9和4.0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和政府性资源收益管理,市本级实现政府性资源收入5558万元。全市和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6%和59.8%,同比分别提高0.9和0.1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持续优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有关增收节支、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全市党政机关2009年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分别压缩了45.3%、22.8%,接待费用、用电用水等公用经费分别比上年削减了13.1%、10.9%。

    (四)深化财税改革,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构筑符合科学发展的财税运行机制。深化“三个子”预算管理改革,着力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执行的严肃性、监督的有效性。市本级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财政直接支付范围不断扩大。加强财政性资金调度和存放管理,探索以公开招标形式开设财政专户,规范财政资金运行管理。大力实施绩效评价,全市共对269个涉及民生及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对35个项目开展了重点评价。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监督,全市评审项目1875个,核减造价6.89亿元,核减率6.9%。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全市政府采购预算金额23.00亿元,采购规模18.24亿元,资金节约率达21.0%。深化应用地税信息管理系统和全面推广不动产建筑业税收管理软件,税收征管效率不断提高。

    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运行不断规范,预算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但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收支矛盾十分尖锐;公共财政体系亟待完善;财政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财政管理等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0年将是财政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一方面,虽然经济企稳回升信号增强,但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加上企业税费优惠减让等政策性减收因素,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内需、促转型等需要相当的财力予以保障;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校安工程、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等,都需要增加大量的财政支出。在减收增支的形势下,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平衡难度加大。

    根据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我市编制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和“工业强市”战略,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夯实财税收入基础,优化收支结构,着力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提高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2010年全市和市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均增长8%。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39.62亿元,市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34.01亿元。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18.96亿元,比上年调整支出预算增长6%。当年收支平衡。

    三、2010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为顺利完成2010年财政预算收支计划,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调优结构为主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财税促产业转型的制度安排,完善优化配置财税资源,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夯实财税稳定增长基础。进一步整合财税资源,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扶持汽摩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省级产业集聚新平台建设,推动要素资源向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集聚。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扶持力度,支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和科技园实体化运作,引导企业抓技改抓创新促转型。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研究财政投入机制,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

    (二)以扩大需求为重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投资驱动,筹措资金支持以中央公共投资项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增强政府性投资的带动力,引导企业加大产业投资,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内需驱动,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各项政策,抓好企业减负服务,支持企业拓市场。落实“汽摩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支持浙中购物中心建设,开拓金华名特优新产品市场。着力优化消费环境,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稳定外贸驱动,完善外贸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鼓励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统筹城乡社会协调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三农”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业综合开发、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村住房改造、污水处理、饮用水等惠民工程,推进政府公共资源向“三农”倾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金华六中迁建和技工学校扩建等工程,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支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省级环保模范城创建。支持城乡公交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古子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和“平安金华”建设。

    (四)以增收节支为抓手,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依法组织好各项收入,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加强收入分析预测研判,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探索以行业、区域等为单位的税收集中整治,规范土地增值税征管,强化对各税种的科学控管。严格非税收入征管,探索拓宽政府性资源收益管理范围,研究制定新一轮非税收入管理体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继续贯彻厉行节约严控行政成本各项措施,2010年党政机关会议费、公务接待、出国(境)经费等继续实行零增长。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保有压,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督管理,规范举债行为,落实偿债责任,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五)以机制改革为动力,促进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进一步树立现代财政管理观念,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化预算管理机制改革,完善“三个子”财政运行机制,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的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约束。探索研究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着力提高政府预算完整性。健全预算执行机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拓展国库集中支付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实现支出项目全覆盖的步伐。稳步实施公务卡制度,不断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和透明度。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立评价结果在部门预算安排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监督的有效性。研究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规范财政项目资金审核。整合、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整合、共享和合理流动,逐步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

    (六)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大力推进财税文化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推进财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