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金华市人民政府公报 > 2014年 > 2014年 第04期 > 市府办文件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区旅游目的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4-05-30 16:59  发布机构:   文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金华市区旅游目的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已经市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4月2日

  金华市区旅游目的地建设三年行动
  计划(2014—2016年)


  一、总体思路
  根据《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金委发〔2014〕19号)精神,充分发挥金华市区的区位交通、人文历史、商贸购物、山水生态四大优势,通过实施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服务配套、旅游惠民、品牌提升六大工程,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提升一批传统旅游项目,发展一批新型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新型旅游主体,转型一批旅游要素行业,打响“大美金华山”“千古风流金华城”“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大旅游品牌,全面提升金华市区旅游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依托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厚的古城底蕴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大项目、大市场、大产业、大旅游”的发展思路,通过项目推进、服务提升、设施完善、政策配套、营销创新等手段,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两个高于,一个领先”,即金华市区旅游经济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长率5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金华市区逐步成为浙中城市群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板块和城市门户。
  三、主要任务
  (一)规划引领工程。
  1.明确规划布局。以金华山、三江六岸、古子城、环城生态游憩带等为重点,发展都市旅游。统筹谋划“东西南北中”五大板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东部区块,依托金义都市新区,定位“田园城市”旅游,整合、提升文化自然资源,形成集都市游乐、文化寻根、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区。西部区块,依托九峰山风景区,以“九峰温泉养生”为主题,形成以温泉养生、生态休闲、农业观光、运动体验为特色的旅游区。南部区块,依托仙源湖旅游度假区,突出“欢乐水城”休闲旅游,形成以休闲度假、生态休闲、精品农业园区等为特色的旅游区。北部区块,依托双龙风景区,提升“度假朝圣”旅游,打响金华山“双龙胜境、大仙圣地、禅学中心、浙中凉都”四大品牌。中心区块,依托三江六岸景观和古子城,以“古婺文化”和三江六岸中央游憩带为重点,形成集美食、观光、购物、娱乐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2.完善规划体系。以《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金华市本级旅游目的地规划》、《金华市区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规划》等为指导,抓紧完成《金华市旅游服务设施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规划》、《金华市环城乡村游憩带规划》、《婺州古城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仙源湖旅游度假区扩区规划》、《九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金义都市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衢江(金华段)及沿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一批重点旅游区块、项目的修建性规划,完善包含总规、控规、详规的旅游规划体系。
  3.强化规划衔接。强化旅游与国土、城建、农业、林业、水利、文化、商贸等各类相关产业规划的衔接,整合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统筹效益最大化。
  (二)项目建设工程。
  1.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
  (1)三江六岸景观带工程:通过三江六岸生态景观廊道和水上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设,整合古子城、五百滩、水门城垣遗址公园、燕尾洲、武义江沿江公园、义乌江南岸艾青公园、义乌江北岸建筑艺术公园等景观资源,将其打造成为集商务休闲、水上游览、运动健身等为一体的都市休闲旅游核心产品。
  (2)古子城历史文化区:按照“一核一脉多点”的总体布局,将古子城打造成为八婺文化历史渊源、文化品格集中展示地和时尚创意文化体验区,成为金华都市文化旅游产品的金名片。
  (3)金满湖文化创意园(地心世界):利用现代声、光、电和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神奇科幻的游乐世界,打造高科技主题公园产品。整合傅村名人集镇、艾青故里、沈约五行村等人文古建资源,打造集高科技游乐、名人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
  (4)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度假区建设和扩区申报,重点推进梅溪景观治理工程、仙源湖水上运动中心、金华动物园提升工程、仙源湖喜曼度假酒店、金华乐园等项目建设。
  (5)九峰温泉养生城:深入挖掘九峰山温泉资源,丰富温泉休闲养生系列产品,打造金华温泉度假高地。
  (6)九峰达摩文化主题园:深入挖掘九峰山达摩文化资源,打造涵盖宗教朝觐、文化旅游、养老养生等多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开发综合体。
  (7)双龙智者禅寺:通过智者禅寺的修建,植入以“禅文化”为主题的养生度假、宗教朝觐、佛事活动等旅游产品。
  2.提升改造一批传统旅游景区。
  (1)金华山(双龙)景区:突出黄大仙文化、非遗文化挖掘,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综合利用森林、峡谷、溶洞、溪流等各类自然资源,丰富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做精做优避暑、健身、养生产品,智者禅寺、浙中凉都等项目,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塑造“大美金华山”的整体品牌。
  (2)九峰山景区:完善景区路网、交通标识、综合服务等配套设施,整合周边的九峰达摩文化主题园、九峰水上文化体验园、九峰温泉养生城、采云间茶文化园、万象花卉观光农业二期、汤溪老街改造等项目,启动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3)大佛寺景区:以大佛寺为核心,整合周边万亩盆景种植基地和生态资源,打造集宗教朝觐、农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
  (4)积道山景区:利用城郊优势,建设环山绿道,整合周边文化、农业、民俗和乡村风情等资源建设生态休闲、民俗风情、运动体验为一体的城郊休闲游憩区。
  3.探索发展一批新型旅游项目。
  (1)乡村音乐田园景区:依托金东源东万亩桃林基地,探索策划一批以音乐欣赏、博览、度假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包括婚纱摄影基地、桃文化博物馆、乡村音乐风情小镇、国际乡村音乐博览馆、国际乡村音乐大舞台、乡村音乐营地等,打造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
  (2)悬崖度假酒店:依托金东赤松子养生园景群开发建设项目,利用废弃的矿区,建设惊险、奇特的特色度假主题酒店。
  (3)中国(东方)牛城:挖掘、打造以金华本土斗牛及牛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大型牛文化主题公园,形成养牛、展牛、斗牛、玩牛、爱牛、品牛的全产业链特色旅游产品。
  4.谋划一批旅游风情小镇。根据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四宜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景观营造、业态引入、服务配套,打造一批以休闲观光、历史文化、传统美食、民俗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
  (三)产业培育工程。
  1.培育一批新型旅游主体。大力促进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将旅游要素不断融入工农业生产、文化展示之中,培育一批农旅融合类(如万象花卉观光农业、锦林佛手文化园、上荷塘寨春农业园、白鹭园生态文化园、九峰茶园等)、工旅融合类(如金西蒙牛乳业公司、伊利乳业公司、金字火腿公司等)、文旅融合类(如城隍庙非遗展示馆、婺州窑博物馆、金华婺剧博物馆、木板年画博物馆、剪纸博物馆等)产业融合项目。重点引导金华三联集团、如得集团、锦林佛手公司等企业转型发展,投资组建一批旅游企业集团。
  2.转型一批传统旅游要素行业。
  (1)旅行社业:引导旅行社行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等形式做大做强,拓展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演艺、景区开发等领域,拉长产业链。拓展旅游高端市场,鼓励旅行社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中高端旅游产品。
  (2)酒店业:积极发展主题特色酒店,鼓励发展星级酒店,规范发展乡村民宿,重点推进伟达雷迪森酒店、喜曼安地度假酒店、万达广场酒店、万地广场酒店、皇冠假日酒店、五百滩五星级酒店等高等级酒店项目建设,规范引导乡村民宿等乡村度假设施建设。
  (3)商贸业:加快推进万达广场、万地广场等城市大型休闲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争创由国家、省、市命名的购物街(区),推进旅游商品展示中心、旅游商品展销专柜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都市商圈周边旅游服务要素配套。
  (4)特色餐饮业:针对旅游特点和游客需求,挖掘、创新特色风味饮食,开发建设1-2处特色餐饮集中点。积极引导餐饮特色街区向外围区域转移,并在商贸集中区域配置各地特色风味美食及休闲餐饮业态,满足不同人群消费需求。
  (5)现代休闲业:组建城市休闲业态研究会,加大对茶楼酒吧、康体养生、运动健身等特色潜力行业的培育规范引导。推进市区酒吧(茶吧)休闲街建设,丰富金华城区休闲产品。引进专业化程度高的理疗、水疗(SPA)、健身、瑜伽、推拿、足浴、专业美容美发等经营项目,逐步形成特色康体养生产业群。
  (四)服务配套工程。
  1.加强综合交通建设。加强金华市区与周边景区之间的道路连接,加大力度推进浙中城市群生态绿道网建设。研究推进市区与横店影视城、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快速道路建设;积极推动城市断头路打通、东永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拓宽改造、金华新狮互通连接线提升改造等工程建设,启动临金高速公路、杭绍台高速公路金华段及金华至义乌、金华至兰溪快速干道建设。加快城市自行车慢行系统、快速公交系统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连接,推动区域旅游交通公交化。加强旅游交通工具的特色化、多样化建设,提高旅途中的舒适度和趣味性。
  2.规范道路交通标识。重点推进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主干道及通景公路的交通路网旅游专用标识建设;完善环城生态休闲绿道、登山健身步道的标识标牌建设,规范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提升城市旅游自助服务水平。
  3.构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旅游咨询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咨询、展示、购物、投诉、信息化、紧急救援等功能。利用车站、旅行社、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自行车租赁点等建立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4.健全旅游医疗救助服务。建立游客紧急救援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景区医务室并纳入当地卫生医疗体系,构建游客紧急救助医疗网点。依托城市卫生医疗救助体系,逐步建立120急救中心、重点旅游景区急救站两级旅游医疗救助体系。鼓励推动民间救援队伍组建并逐步纳入游客救援工作体系。
  5.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金华旅游网站建设,增强信息咨询、产品预订、网上支付、旅游营销、形象推广等服务功能,实现县市旅游局网站、旅游企业网站之间的高效链接。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游客提供旅游即时信息服务。在金华旅游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设置金华城市旅游二维码,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览、导购服务。
  6.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制定并推广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购物等涉旅企业服务标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和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建设旅游诚信体系,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
  (五)旅游惠民工程。
  1.扶持旅游就业创业。鼓励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各类旅游企业积极吸纳剩余劳动力。加强对农家乐经营户的扶持力度,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鼓励和引导农家乐经营户积极参与创建省旅游特色经营户、星级农家乐特色点。
  2.提升城乡景观风貌。按照“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的总体要求,对城区的道路、水系两侧以及广场、公园等场所进行洁化、绿化、美化,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结合农村地域条件和乡土文化,将农村、农田、道路、河流、池塘、山地、林地等有机组合,建设美丽乡村景观环境体系。
  3.提高城乡群众生活品质。加快推进尖峰山健身休闲公园、四顾屏健身休闲公园等一批公益性景区建设,建设一批以特色街区、创意园区、文博院馆、高等学府为主的社会旅游资源访问点,向市民及游客开放。
  (六)品牌提升工程。
  1.打响旅游品牌。打响“大美金华山”、“千古风流金华城”、“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大旅游品牌,依托全媒体平台,按照市场化原则策划实施品牌推广工作,吸引不同需求的人来金华休闲旅游。策划举办国际黄大仙文化节,打响“黄大仙祖庭—金华山”品牌。提升婺城“三花”节、金东源东桃花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策划国际田园音乐节、自驾车露营节等新型节庆活动。
  2.深化品牌创建。进一步提升、提炼金华城市旅游主题形象;建立金华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并广泛应用于政府的名片、信封、信纸、便签等办公用品,提高形象识别度。集中在杭金衢、金丽温、甬金、台金、诸永等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一批金华城市形象、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系列宣传大型广告牌,扩大金华旅游影响力。加强与各类媒体合作,组织开展金华旅游专题宣传。
  3.创新营销手段。强化联合协同营销的市场营销工作机制,按照重点目标市场和游客群体,有选择地组合、推广各地旅游产品。寻找新的合作平台,加强与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做大做强淘宝网“美丽金华馆”。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信息网络平台,拓展网络营销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婺城区、金东区政府和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义都市新区管委会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区旅游目的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等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纳入市区机关部门(单位)考核评价体系,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办法。各成员单位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细化方案,明确分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进度,定期督查工作情况。
  (二)政策保障。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对市区旅游目的地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旅游项目。
  (三)人才保障。将旅游业高端人才引进纳入政府人才引进计划,通过人才的培育与引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业务精通的旅游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培训体系,将旅游业人才培养列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序列;不定期开设旅游高级研讨班,培养一批高级的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管理人才,加强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人员岗位资格培训,加强旅游行业基层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整体提升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开发和完善旅游宣传、多语种翻译、导游服务、秩序维护等各类旅游志愿者服务项目。
  附件:金华市区旅游目的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