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0700002592599F/2018-143850 | 发布机构: | 市电子政务中心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18-04-08 09:33 | |
登记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主题分类: | 有效性: |
一、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地区生产总值3870.2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42.8∶53.4。固定资产投资2200.5亿元,增长11.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1.2亿元,增长10.8%。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7亿元,增长8.3%。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3%和8.3%。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登记失业率2.49%,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
(二)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业态新动能引领发展
积极推进金义科创廊道规划建设,金华科技城建立市县共建机制。新能源汽车小镇列入省级首批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浦江水晶小镇、义乌绿色动力小镇和兰溪光膜小镇列入第三批省级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4家,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7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9家。涌现出美保龙、九峰牧场等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典型。五大千亿产业蓬勃发展,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8.0%、9.4%。军民融合不断深入,永康市被命名为首批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召开金华发展大会,成立金华市海内外人才总会和婺商总会。“三条廊道”建设规划编制全面完成,综合交通廊道、金义科创廊道、浙中生态廊道分别安排项目208个、120个和425个。众泰福特新能源汽车、花园生物产业园、华统健康食品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金华。121个全省集中开工项目以及99个“411”重大项目、176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杭温高铁、金建铁路、金甬铁路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工程、零跑科技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金台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
(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实施《金义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有序推进以万佛塔为代表的高山头古城旅游开发项目。金义都市新区成功引进北航、中科院成都计算机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多湖中央商务区稳步推进浙中总部经济中心、综合管廊、金华之光文化广场等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行动,农村基础人居环境整体改善,生活污水治理基本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入选全国“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生态洗衣房”建设工作获得车俊书记批示肯定。全力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198个。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实现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证照应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得到袁家军省长批示肯定。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级试点。全市共处置僵尸企业43家,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降到10.7个月,不良贷款率降至2.22%,为企业减负115.6亿元。深化国企改革,建成市级国资监管信息系统。2017年信息经济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二,获批全省首个数字创意产业试验区。“金华火腿”商标顺利回归我市。规划建设“一带一路”捷克站,筹建“一带一路”研究院。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中亚班列开通。实施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重大支撑项目100个。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加快打造浙中生态廊道,“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实现“干流水质全达标、支流溪流灭Ⅴ类”。淘汰改造燃煤锅炉478台,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8%。“三改一拆”力度持续加大,全年拆除违法建筑3690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90.1%。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新性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49家,整治脏乱差小作坊小企业9959家。
(七)民生保障切实加强,人民获得感稳步提升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9.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2。全国率先开展医保“病组点数法”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9.1%,基本医保参保率99.2%,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20元提高到150元。改造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16所。完善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提升标准化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3家,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全力做好十九大安保工作,加强各类社会风险排查化解和重点人群管控,加强食品安全整治、安全生产监管、隐患排查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等,被列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国样板地区。
二、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撬动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进“网上办”“移动办”,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一证通办”。深化商事登记涉及多部门“证照联办”改革,实现“一次办结”。深化“代办制+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全面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推进信用评价和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建立健全资本、技术、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主要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推进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创省投融资模式创新示范试点。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家、整治脏乱差小作坊小企业2000家,处置“僵尸企业”30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落实企业减负相关政策,为企业减负1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浦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试点县等试点建设,推广永康及金华开发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经验。
(二)加快“三条廊道”建设,推进都市区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都市区全域同城化,加快打造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际快速干线交通闭合圈。加快建金高速、杭绍台高速金华段、杭温高铁、金台铁路、金甬铁路、金建铁路以及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金武、金兰、义永城际快速路建设。全力共建金华科技城,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积极参与沪嘉杭金科创走廊建设,支持北大科技园扩容,加快中科金华科技园等园区建设,争取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全面启动金义主轴廊道美丽城防建设。加快推进都市区规划、交通、开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重点推进多湖中央商务区、婺州古城、婺城高铁新城、金东创新小镇、金华山山水文化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金西健康医药产业园等重大区块以及快速路网、过江通道等工程建设,增强市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和环境吸引力。大力推进兰溪产业振兴示范区、东阳影视旅游名城、义乌现代化国际商贸名城、永康现代化国际五金名城、浦江世界水晶产销中心、武义温泉养生名城、磐安江南生态养生源建设,形成各县市区优势互补、相互借重、互促共进的高质量特色发展格局。
(三)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提升都市区经济竞争力
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着力构建新兴产业体系。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深入实施“810”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打造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浙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力争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80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件以上。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实施“尖峰行动”,力争全市直接融资360亿元。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完成个转企1200家、小升规300家,新增股份制企业100家、上市挂牌企业60家。放大金华发展大会的后续效应,推进婺商总会、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实体化运作,做好“金华人经济”等招商招才工作。继续大力实施“****”“双龙计划”,争取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000人。以投资新政为引领,实施“4+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抓好市县长项目工程,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15%以上,交通投资、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开展“优资源、强平台、促发展”集中攻坚活动,拓展空间2万亩以上。
(四)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
加大“两链”风险化解和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及主要担保圈化解工作,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及恶意逃废债行为,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力争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内。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行动,确保“4600以下”绝对贫困现象不出现反复、帮扶重点村的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在10%以上。推进“五水共治”,实施治气“每微必争”十大行动,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力争二氧化碳强度降低4.6%以上。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5.95万亩,规划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30家。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10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积极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群”“海绵城镇”“水美村庄”。全面推进“三个一”标配工程,广泛开展“厕所革命”,全面推广生态洗衣房做法,打造农村源头治污“金华模式”。加快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力争70%的小城镇达到省级验收标准。
(六)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支点,推动形成开放新格局
深入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培育发展义新欧班列,力争班列往返400列,其中中亚班列往返100列。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争创中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捷克站。加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重点产能合作对接,推进境外经贸区、国际产业科技合作园建设。加快建设中欧生态工业园、中欧(义乌)智造园、中捷水晶产业合作园。拓展丝路友城合作,筹建非洲金华商会总部,加快浙师大“一带一路”研究院和国际研学基地建设。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参与沪杭金发展带建设,加强与海西经济区、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互动,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工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力争全市年度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开展金华“人社通”信息化建设,实现“一卡通用”,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确保本市户籍法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巩固在98%以上。推进全市大病保险市级统筹,全面推行“病组点数法”支付方式。重视提升都市区软实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推进健康金华建设,深化“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推进高水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及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人口、计生和消防工作。深化无违建创建和旧厂区、旧住宅区、城中村改造,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力度,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进“雪亮工程”,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市场价格和收费行为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重视“法治金华”“信义金华”“平安金华”“和谐金华”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