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绘就金华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村貌秀美 乡业兴旺 民风清朗

|“千万工程”绘就金华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发布日期: 2020-12-04 10:27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章馨予 浏览量: 字号:[ ]

义乌市义亭镇缸窑村

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

婺城区罗店镇盘前村

金义新区江东镇南下王村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03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浙江谋划、推动的一项民生、德政工程。17年来,我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推进,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与时俱进高水平建设和美乡村。

17年蹄疾步稳、硕果累累,八婺大地上镌刻下众多“美丽转身”的故事。

2003—2010年,我市实现村庄整治五大工程(村道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第一轮市域行政村全覆盖。

2011—2018年,我市实现美丽乡村升级版(生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村庄治乱美化)第二轮市域行政村全覆盖。

至今,“两次四分”垃圾分类模式在全国推广,美丽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居家养老成为民心工程,后陈“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一幅天蓝水净、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美丽生态新蝶变

【蝶变样本:金义新区江东镇南下王村】

行走在金义新区江东镇的南下王村,家家户户门前栽种的藤萝、绣球、龙船草、香雪兰、荷花等植物将房前屋后点缀出勃勃生机。

“沥青道路进村庄,环境变美远名扬,外来参观迎客忙,幸福生活有质量。”南下王村党支部书记汤旭林说,这首诗可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南下王村近些年来在村庄环境和生活水平上的深刻变化。

南下王村,毗邻武义江,位于江东集镇北侧,西面紧靠金武公路,北面八仙溪环绕。曾经,这个590多人的小村庄受城镇化浪潮席卷,村中房屋越建越高,围墙也越垒越高。

2017年起,这里掀起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热潮,破釜沉舟拆出来的新空间摇身一变成了“美丽庭院”,“八有八无”整治改变了“脏乱差”的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变了“雨污合流”现象,农田道路拓宽提升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村里还进行文化礼堂创建、生态洗衣房打造、垃圾分类“两次四分”集中投放收集、湖堤美化打造等乡村振兴项目工程建设,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

因“美丽庭院”和垃圾分类成效出色,名不见经传的城郊小村一跃成为“网红村”,仅去年就接待游客两万多人次。2016至2020年,村子先后获评浙江省卫生村、小城镇综合整治样板村、金华市文明村、“后陈经验”村务监督市级示范村、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按照建设全域大景区大花园的要求,我市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县、美丽乡村风景线、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五美”创建和村庄景区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颜值不断提升。17年间,全市成功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52个、特色精品村174个,市级精品村276个、秀美村47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62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00个。6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覆盖全市域,1045个A级景区村让市民村民乐在其中。秀美浦江休闲游入选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获农业农村部重点推介。

美丽经济新产业

【产业样本:婺城区罗店镇盘前村】

盘前村,金华海拔最高的村庄,最高峰大盘尖1314米为金华市北山最高点。这里气温常年保持在17℃左右。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不仅有利于糖分积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虫害的生长,非常适合高山蔬菜种植。

特殊的小气候加上种植采用的农家肥,这里盛产的萝卜、莴苣、茄子、西红柿、四季豆、黄瓜、小白菜、竹笋等高山蔬菜品质优,畅销全国。村内还有着小山笋、水芹菜、蕨菜、苦叶菜、野油麻等丰富的野菜资源。村民自产的火腿、腊肉、土鸡等土特产也皆为可口佳品,可谓“满桌琳琅皆原始,一品方知别有香”。

2012年盘前村农家乐开业以来,影响力不断增强,来山上避暑、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至今,农家乐经营户由原先的9家增至20家,床位数由214个增至420个,餐位数由400个增至1090个,年均接待游客量由3万增至7.6万人次,农家乐营业额由50万元增至400万元。

生意兴隆的农家乐带动了盘前蔬菜的销售,高山蔬菜成了游客回家必带的绿色产品,萝卜卖到5元一斤,番茄卖到8元一斤,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农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展销活动的促进下,北山蔬菜已是名声在外、家喻户晓的绿色产品,还获评金华市著名商标。北山蔬菜基地也被评为金华市区蔬菜特色基地和放心产品示范基地。

聚力聚焦“五大引领”,我市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带动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全面发展。17年间,全市创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全省最美田园18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义乌、浦江入围全国2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婺城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婺城区域电子商务发展项目合作协议;义乌“绿禾购”平台注册商户达3000户以上、月交易流水1200万元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30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0.9亿元。

农村改革新机制

【改革样本: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

花园村距东阳城区17公里,改革开放之初只是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0人的穷山村,人均年收入仅87元。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花园村一马当先走在全省前列,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榜样”。特别是通过两次大并村,花园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如今,这里高层住宅、会展中心、大型商场、图书馆等“城市设施”一应俱全,集聚了6.5万常住人口,村域也因两次并村扩大到12平方公里,还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红木制造、建筑、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花园人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城市化服务。去年,全村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5万元。

去年底,花园村成为全省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一年来,这里新建立起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制度,并以城市标准推进村域“多规合一”,率先启动村域空间规划省级试点,科学划定了村庄生态和永农空间。全国首家村级市政管理委员会也在这里成立,运用城市管理一体推进村域范围内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工作,花园还与华为集团合作构建“智慧花园”系统,利用5G赋码实现智慧化治理。为给村子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支撑,花园开展户籍管理改革,探索外来人口凭不动产权证在花园公共户口落户制度,今年来已有26户57人成为“新花园人”,平等享受31项福利待遇。

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17年间,我市不断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实现等级公路、客运班车、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响和农村用电户户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98%。农村户籍人员养老保险覆盖率92.69%、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99.45%,位居全省第一。

乡村治理新格局

【治理样本:浦江县郑宅镇】

在郑宅镇,村村设有“家风墙”,9700余户农户家家挂起“家风牌”。近些年,家风正、民风淳、社风清的善治风尚,正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催动全镇村风、民风持续好转。

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郑宅镇对《郑氏规范》中的《劝惩簿》进行创新、传承,在全镇推广“一簿两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礼堂、志愿者队伍等载体,大力推进家风进家堂、进讲堂、进学堂、进礼堂,家风送学子、送军营、送游子、送春联等特色活动。

2015年起,郑宅推行“5+1”家风指数考评体系,镇党委、政府每年公开表彰“好家风”农户,把“好家风指数”作为征兵政审、建房审批、就业政审以及各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将”好家风指数”与诚信体系挂钩,联合县农商行推出好家风信用贷,获镇级“十佳好家风”的家庭可享受30万元的无抵押低息信用贷款。目前,全镇已为422户农户发放好家风信用贷1.07亿元。

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郑宅不断完善镇综治中心、群团中心和365便民服务中心等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集民情代办、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信访超市”,为村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全面推行民情民访代办制度,结合“4+2”联心服务团组团包村活动,随时收集民生民情事项。

2019年,全镇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2.8%,“两抢、扒窃”案件零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1.2%,无进京赴省上访情况,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为探索乡村治理新格局,我市不断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乡村治理体系。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县级矛调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8066件,化解率为96.00%。17年间,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207家、省级善治示范村达到572个、7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浦江县郑宅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文明和谐新风尚

【乡风样本:义乌市义亭镇缸窑村】

走进缸窑村的文化礼堂,历史图文长廊、农耕器具陈列室、书画学习室、农家图书阅览室以及谦德讲坛(舞台)等丰富多彩的摆设和布置映入眼帘。这里是全省首批文化礼堂之一。随着近年来礼堂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缸窑村已然成为义西地区文化建设的璀璨之星。

文化礼堂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助推剂。2013年来,缸窑村打破地点、形式和人员限制,开展“多参与、多内容、多节点”的文化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作用,达到文化渗透和素养提升的目的。

为弘扬传统“缸”文化,缸窑村创设“开窑节”,建设陶艺体验中心、古陶博物馆,推进古建筑修缮保护,北宋老窑、长窑、龙窑重新焕发生机,陶罐、陶片成为村里最亮眼的景观。该村还用心打造“慢生活”,将村庄发展嵌入“红糖飘香”精品线规划,建设仿古商业街,与周边前屋、叶前、西楼等村差异化发展休闲采摘、农家乐等配套产业,逐步形成“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乡村产业发展带。

缸窑村还依托“开酒节”“开蒙节”等活动,重塑“古戏台+婺剧”文化标签,展现传统婺剧深厚魅力的同时,潜心挖掘本土文化,引入热土坊、篆刻、银器、剪纸、陶艺等5家传统手艺工坊,并建成非遗文化馆、乡村图书馆、美术馆,打造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让传统文化成为缸窑别具特色的吸引力。

为打造清朗乡风民风,我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同时持续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目前,9个县(市、区)和金华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全市累计建成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8个、覆盖率65.7%,村(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308个、覆盖率71.3%。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906个,156个历史文化村落得到重点保护利用,229个历史文化村落列入省项目,700余栋有价值的古建筑得到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