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售卖口罩等幌子实施诈骗|

金华公安严打涉疫诈骗“新花样”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售卖口罩等幌子实施诈骗|

发布日期: 2020-02-26 08:30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胡睿哲 胡筱俊 浏览量: 字号:[ ]

  在疫情防控不断深入,企业复工复产、学校线上开课之际,一些不法分子却打着售卖口罩的幌子实施诈骗,更有甚者假借兼职刷单、红包返现等手段制造骗局,导致受骗群众钱财损失。

  2月24日,从市公安局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公安机关深入排查,依法重拳打击涉疫诈骗案件,维护特殊时期的社会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已破获14起利用售卖口罩实施诈骗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

  一个套路骗巨款 涉疫诈骗案频发

  实物照片、装箱视频、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2月中旬,浦江徐女士看到微信朋友圈里这则“证明齐全”的售卖口罩信息,随即联系发布信息的商家,对方发来更多视频和照片后称“检验报告什么都有”“看见货不满意可以直接退”。信以为真的徐女士先后转账34万元,购买15万只口罩。谁知付款后对方却一直以“正在处理订单”“协调发货”等理由,既不发货也不退款,之后直接将徐女士微信拉黑。

  和徐女士类似,永康人孙某在网上向私人采购口罩时,对方先后以“无法货到付款”“推迟发货”等理由,骗取孙某约27万元货款。涉疫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的常用套路:发布卖口罩的虚假信息,受害人转账后借口“正在发货”,直至失去联系……

  不法分子的虚假信息还瞄准了口罩以外的防疫用品。2月17日10时,市民陆某来到婺城公安分局城中派出所报案称,自己向微信里一个销售额温枪的卖家采购1000只额温枪,并支付给对方20余万元货款。待货款支付完成,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发货,随后失去联系。

  2月17日,金东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吴某。他交代说,自己编造“批发低价口罩”对微信好友实施诈骗,实则并没有货源,有20余人因此受骗,涉案金额4万余元;兰溪警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称,自己原本想通过倒卖口罩赚取差价,没想到自己在微信上订货时也被骗了,她为挽回损失,发布信息谎称自己有口罩货源,骗取多人8万余元。

  上述案件中,我市公安机关接到受害人报案后,迅速展开侦查,锁定犯罪嫌疑人,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成功实施抓捕。一些犯罪嫌疑人还涉及多地多起诈骗案件,涉及金额较大。

  打击防范相融合 特殊时期有新招

  近年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我市公安机关反诈部门启动涉案账户紧急止付机制,及时为部分受骗人止损。上月,永康一企业财务人员收到邮件,显示合作公司因内部调整,收款账号改变。该财务人员简单核实后,便将6万欧元(折合约45万元人民币)货款打入新账户。然而,当他致电该合作公司询问钱款到账情况时,对方却说近期没有发过邮件,也没有收到任何钱款。事发后再次核实,得知被骗的他立即报警。永康市公安局反诈分中心立即启动涉案账户紧急止付机制,经多次沟通及审核,银行方面先行同意立即对嫌疑人账户中的6万欧元进行冻结,成功止付该笔资金,为企业挽回损失。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还积极开展反诈宣传,搜集案例素材录制成宣传视频,在各辖区内的社区群、村民群中广泛传播。义乌市公安局上溪派出所90后民警俞骁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反诈宣传。2月11日起,他每天选取固定时间在抖音直播间与网友们聊起诈骗那些事儿。“有些中间商想赚差价,但最后拿不到口罩,既是受害者,又成了骗子。”半小时工夫,俞骁除了向网友普及诈骗的常见手段,还教大家通过靠谱的方式购买口罩等防疫用品。

  “老铁666”“给个双击”“关注主播有惊喜”……不少人通过抖音同城推荐进入直播间,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收获大量市民网友点赞。“接下来我将充实直播内容,对‘返岗人员是否需要隔离’‘如何办健康卡、通行证’等大家关心的话题作解答。”俞骁说。

  疫情防控期间,我市还出现“扫红包”“刷单赚外快”“网恋”“企业账户更改”等电信网络骗局。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花样”频出,我市公安机关坚持“打防融合、以防为主”,快速反应、持续发力,多举措开展打击犯罪、帮助止损、宣传宣教等工作。

  2月11日,浦江一小学生用妈妈的手机上网课时,被一名新添加的QQ好友用“扫红包”、租借微信号刷点评赚钱等骗术,先后骗取17万元。接警后,浦江警方立即组织各警种合成研判,迅速锁定福建籍犯罪嫌疑人杜某。2月13日,4名民警日夜兼程38小时,疾行800余公里,2月14日在福建泉州将杜某成功抓捕,并押解回浦江。目前,杜某因涉嫌诈骗已被浦江县公安局刑事拘留。“疫情防控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更要严加防范网络电信诈骗,不能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一名参与抓捕的民警说。

  警方提醒 对蹭热点的骗局多一份警惕

  据了解,涉疫诈骗案件主要分为“涉疫物品诈骗”“车船机票退改签诈骗”“‘献爱心’捐款诈骗”“‘特效药’诈骗”等种类。随着线上授课日趋普遍,点击链接、扫码支付课时费等诈骗也时有发生。

  警方提醒,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实施诈骗是不法分子的一贯伎俩。疫情防控期间,口罩、酒精等医疗用品一定要通过正规平台或线下药店购买,不可轻信网上“国外代购”“特殊渠道供货”等不具备资质的销售信息。同时,广大市民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线上转账、支付时要提高警惕,再三核实对方信息,通过电话、传真、视频等方式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转账、汇款。如遇诈骗,应及时报警,并注意保存相关聊天、转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