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工作人员指导居民正确垃圾分类 李建林 摄
金东区设置的废弃口罩专用投放点 邵勤旦 摄
战“疫”期,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对测温耳套垃圾集中处理 胡肖飞 摄
垃圾分类工作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我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两定四分”分类模式全面落实,城市乡村齐头并进,垃圾分类“新时尚”已转化为广大市民的行为自觉,打造出垃圾分类“金华样板”。
过去的2019年我市垃圾分类取得怎样新进展?每年春节历来是垃圾“量产高峰”,在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下,垃圾分类又有哪些针对性举措?近期,《市民问政》我们走进部分小区、村庄采访调查。
去年垃圾分类成效明显
我市开展垃圾分类以来,通过“撤桶并点、定时投放、桶边督导”方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法,市区二环内5个乡镇(街道)划定为473个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实行网格长负责制,促进居民分类习惯养成。市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采用“3+2+2”的模式,即3小时投放,2小时内完成清运,每天清运2次,实现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餐厨垃圾点对点清洁直运。
按照“四有六标配两提示三公开”标准,我市以高标准建设生活小区集中投放点为主抓手,建设社区生活小区标准化投放点2109个,实现垃圾投放点位减少85%以上,垃圾桶减少70%以上。
为确保分类收运环环相扣无缝对接,全市配置分类运输车辆976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定点定时定线路管理,同时对收运公司严格执行准入制管理。
围绕垃圾“零填埋”目标,我市加快构建品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全闭环分类处置终端体系。全市现有垃圾焚烧厂5家,启动建设项目4个,投运年处理能力100万吨的全国首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场,建成日处理20吨的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年处理7000吨的医疗固废处置中心和年处理3000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等项目,年拆解15万辆报废汽车的处置中心也在加快建设。
为加快补齐易腐垃圾终端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市区新增机械高温堆肥处理机系统,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80吨/天。义乌市餐厨处理能力230吨/天和永康市餐厨处理能力110吨/天的资源化利用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试用。同时,市区探索推行统一布局、系统推进、化整为零的厨余垃圾就地消纳处理模式,试点就餐单位、公共机构等按照不同类别就地消纳处理项目。
目前,市行政执法局还在牵头打造市区垃圾分类智慧监管信息平台,把市区投放点监控、运输车辆GPS跟踪、终端设备运行等三大内容接入系统,下步还将继续加强与省统一监管平台的沟通,全面实行大数据分析监管。
去年以来,金华市区创建全市垃圾分类示范区,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别达到100%,分类精准率达到90%以上。市区57所中小学、二环内226所幼儿园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各中小学统一编制分类教材,分类知识入课堂入教室入试卷,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入脑入心。
在资源兜底回收方面,我市还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可回收利用。全市已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200余家。市供销社成立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建设分拣中心和PET聚酯瓶片加工项目,形成塑料垃圾回收、分拣、加工、利用循环链条,对玻璃、织物等低价值物品应收尽收、兜底回收,破解低价值物回收加工项目,形成了推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两网融合”。
小区垃圾分类的春节模式
近江·枫乔苑: “茶花姐妹”坚守岗位
2月6日上午8时,金东区东孝街道近江·枫乔苑小区门口旁,新设置的小区居委会临时办公场所出现一个身影——她是小区“茶花姐妹组”组长、垃圾分类志愿者白建兰。因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需要,每天8时,她跟值班同事一起在简单的临时办公场所办公,为进出小区居民做登记、量体温。当天是她连续13天坚守在岗位上。
说起近江·枫乔苑小区,不得不提及它的美丽蜕变:从垃圾遍地到窗明几净,从杂草丛生到绿意盎然,从车辆乱停乱放到整齐划一,从一处远近闻名的烂尾楼到附近居民人人称羡的小区。这其中,有白建兰和她的茶花姐妹们的功劳。2019年12月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到近江·枫乔苑小区考察垃圾分类处置情况,对小区“茶花姐妹”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为表示肯定。
我们了解到,小区有31名“茶花姐妹”,平日里,她们开展入户宣传、捡拾垃圾、环境整治,开展“我爱我家·垃圾分家”系列活动,受到小区居民广泛好评。今年春节,为做好假期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白建兰和小区居委会同事一起早早制定方案、排好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值班表,确保工作有序、不乱。“按照往年经验,春节假期厨余垃圾会增多,我们安排了垃圾分类监督员和分拣员同步上岗,即便是放假,垃圾分类工作也不能‘打烊’。”白建兰说。
眼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给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农历正月初二,我们召开了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对上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分拣员必须佩戴口罩、手套上岗。”白建兰说。
随着疫情发展,难题不断出现,白建兰和同事们一个个攻破:头几天,口罩、消毒水吃紧,业委会一时之间难以保障供应,白建兰自掏腰包购买;为防止废弃口罩带来的二次污染,分类点设置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由专人负责清运;垃圾桶定时反复清洗,清水冲、热水冲、喷洒消毒水,尽一切可能消灭病毒……
“小区居民看到我们全副武装上岗,心里也踏实。我们带头做好防护工作,给大家做了榜样,居民们只要下楼扔垃圾,也自觉佩戴口罩,并将垃圾自行密封好投放。”白建兰说,特殊时期,大家相互理解,齐心协力战“疫”情。
婺江新村:老党员志愿者成监督主力
“春节期间,婺江新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在平时基础上,我们增派人手,加大非投放时间段巡逻管理力度,发挥监督作用。”2月6日上午,我们来到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婺江新村北区,社区主任叶宏伟说。
婺江新村小区分为南区和北区,是三江街道首批省级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其中北区共有33幢楼房、66个单元、782户住户。2019年8月1日,小区北区全面撤桶,引进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设置8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居民刷卡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我们看到,小区内每个垃圾投放点以绿色为基调,装扮得像一个小花园,造型别致整洁,给小区增添了几分时尚色彩。投放点设置4个不同颜色的智能垃圾箱,绿色的是厨余垃圾箱,灰色的投放其他垃圾,蓝色的收集可回收物,红色的放置有害垃圾,每个投放箱上都标注一些常见的垃圾种类,方便居民投放。投放点四周摆放了盆栽,设置了洗手台,方便居民扔垃圾后清洗。
除了垃圾分类点设置,小区还建立积分兑换管理机制,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小区向每户居民发放两张电子卡,与居民手机号码绑定,当居民正确完成垃圾分类工作时,即可获得相应积分。”叶宏伟说,每月20至25日,居民可持积分卡到社区兑换奖品。此外,每个单元楼门口都设立公开栏,志愿者会根据每天对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检查情况,汇总综合评定结果,根据结果分别贴上笑脸、苦脸或平脸图标。“经过近半年运行,北区垃圾示范点位模式已近成熟,突发问题不断减少,居民分类投放意识不断提高。”
在婺江新村小区,即便不是垃圾分类投放时间,也能看到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穿梭于小区中,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我们小区有一支老党员志愿者队伍,平均年龄70多岁,作为小区居民,他们积极投入垃圾分类工作,主动承担起投放点分拣员工作。”叶宏伟说。
老党员志愿者共10人,占志愿者人数三分之二,按照“6969”时间段,他们督促居民正确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热情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方式深受小区居民欢迎。“他们很辛苦,每天坚持在岗,年纪这么大了还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小区里的其他居民更自觉了。”居民王女士说。
叶宏伟表示,老党员志愿者队伍是婺江新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一大亮点和特色,比起普通志愿者,他们更熟悉小区居民情况,更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她希望能有更多党员志愿者加入垃圾分类,共同为小区建设出力。
特殊时期
废弃口罩统一收集消毒清运
这两天,金华各大社区、村庄的垃圾分类投放点都新增了一只贴有“废弃口罩专用”字样的垃圾桶。目前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家家户户每天都会产生废弃口罩,今年春节期间垃圾“量产高峰”里,废弃口罩占不小比例。现阶段对大量废弃口罩安全处置如何落实到位?我们进行了采访调查。
2月5日上午,在金东区岭下镇日辉路村村口的垃圾投放点,一名戴着口罩和防护手套的垃圾分拣员正在一旁引导村民将废弃口罩装入保鲜袋密封,再扔进面前的红色“废弃口罩回收专用桶”。“每个垃圾分类投放点都设置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并配备保鲜袋,遇到前来扔垃圾的村民,分拣员都会先询问垃圾中有无废弃口罩,并督促村民将口罩单独密封包装后再进行投放。”金东区垃圾分类办工作专班主任傅得余说,垃圾桶每天都会进行统一消毒,再统一清运处理。
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部署各县(市、区)加强对农村废弃口罩的收集处置,要求各村设置专门投放垃圾桶,专人收集,统一送危废处置场所处置,并通过钉钉、微信、下发张贴市民告知书等方式,明确告知居民,废弃口罩须用密封袋或保鲜袋装袋后密封投入收集点,不得扔进单位垃圾桶、街面垃圾桶,以最大程度避免二次污染,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生命健康。
金东区通过“蓝、黄、橙、红”四色管理,将废弃口罩危害等级划分为四级,分类处置,形成闭环,杜绝废弃口罩的二次污染。
“蓝色管理”,即普通居民无症状者所产生的废弃口罩,须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单独装袋,密封投入“废弃口罩回收专用桶”,投放后及时洗手。“黄色管理”,即普通居民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者所产生的废弃口罩,在用消毒液消杀后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单独装袋,密封投入专用桶内,投放后及时洗手。“橙色管理”和“红色管理”,即居家隔离人员、有密切接触人员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集中医学观察对象所产生的废弃口罩等医疗固废,按照国家卫健委统一要求,做到专人专车密封收运,统一处置。
据了解,目前金华市区2000余个垃圾投放点已全部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并形成废弃口罩投放、运输、处置闭环。各县(市、区)等地乡镇、村废弃口罩指定投放点或专用投放桶也均已设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