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年人如何居家健身?
身体素质较好的和平常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成年人,建议可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这样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和基本力量素质,同时,还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比如可以做一些原地跑、俯卧撑、开合跳、波比跳等,每个动作练习10到15次,进行2到4组。
二、老年人如何居家健身?
老年人以及一些缺乏体育锻炼的成人,建议以功能性练习和柔韧、平衡素质提升的练习为主。针对肩、颈、腰、背这些关键部位的肌肉进行拉伸和转体类的练习,每组拉伸时间持续大概20到30秒,进行2到4组。另外还可以练习一些仰卧背桥、小燕飞等等。
三、小朋友如何居家健身?
儿童青少年生性活泼好动,在家里应该遵循安全、科学、适度、多样化的原则进行锻炼。运动量要适度,以中低强度为主,身体微微发汗为宜,运动后要注意保暖和休息。建议上午和晚上各进行15到20分钟的居家健身,防止返校后肥胖和近视率的急剧上升。
儿童以灵敏、柔韧、协调和平衡练习为主,比如做一些听口令的动作,单脚站立、抛球接球,还有钻“山洞”、推“小车”、跳格子、爬行等等。青少年可以加入速度、小力量(如自身体重),还有心肺耐力练习,如左右两点跑、振臂跳、原地踏步、开合跳、高抬腿、波比跳、仰卧踩单车等。有条件的可以在家里进行小哑铃或者弹力带的练习。每个动作进行20到30秒,依据身体素质进行2到4组。
四、大强度锻炼可以提高抵抗力吗?
居家健身不适宜进行长时间大强度锻炼,否则会导致身体机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运动损伤风险增加。居家健身达到以下强度正合适:运动后感觉轻度呼吸急促,周身微热,面色微红,内心感觉轻松愉快。虽然稍微感觉有点疲乏,但是经过休息后可以消除,并且没有明显疼痛和麻木。
五、婴儿应该如何做好防护?
婴儿不能佩戴口罩,容易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的风险,尽量避免外出。可相对固定一个看护人。看护人尽量不外出,第一要戴好口罩,第二不要对着孩子打喷嚏、呼气。看护人在接触儿童餐具、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物品之前,或与孩子交流玩耍前,一定要洗净双手。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给孩子喂食的时候,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尝试食物或者咀嚼食物再喂给孩子。家里定时通风,一般每天定时通风2~3次,每次大概20~30分钟,通风时孩子离开通风的房间。
六、宅得久了,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疫情防控认知要科学,从官方的渠道了解信息,客观理性认识疫情,不要相信、传播网传的小道消息。居家生活安排要合理,可以跟家里人进行一些健身活动,小游戏等休闲活动;或整理以前没有整理好的文档、照片,规划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和家人一起分享家庭计划和娱乐等。充分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负面情绪会给我们身体、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心慌、头痛等躯体不适,严重的睡眠问题,甚至免疫力下降。要正视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学习觉察和评估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可以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与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绪;适当的放松活动如做深呼吸、肌肉放松、适宜的运动等释放情绪;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态平和,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疫情,看待生活。感觉到自己有较严重的症状,对自己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要及时寻求帮助。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心理的支持;也可以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援助,拨打心理热线、网上寻求心理咨询,必要时可以去精神专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