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关于疫情的12个最新判断

发布日期: 2020-04-13 10:10 来源: 金华日报 浏览量: 字号:[ ]

  一、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现在就提出不戴为时过早。不过,在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人少的地方或空旷场所,倒不见得必须戴。

  二、武汉过关了,但还有下一关

  接下来仍然面临两个考验。一个是如何边防控、边复工,另外一个是“外防输入”关。现在国外还处在疫情暴发高峰,一些跟国外交流密切的中国沿海大城市很容易被卷进去又出现部分疫情,还需要通过各种防控举措过关。

  三、境外输入造成中国疫情二次暴发可能性小

  我国的群防群控一直下沉到社区,社区居民都有很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比如戴口罩、与人交往保持距离等,一旦有人出现发烧等症状,也能够快速报告或接受诊断,进而隔离。总体看,社区的传播危险性肯定存在,但中国出现疫情第二波大暴发的几率很小。

  四、谈全球疫情拐点为时尚早

  从全球看,原来疫情的“震中”在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现在还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当前问题最大的是美国,最近这一周每天是以一两万例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现在看拐点还早。照目前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恐怕还需要两周。

  五、中国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不会很大

  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凭空产生,通常会出现在两个群体:一是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暂时还没有表现出症状、但可能已经被感染的人。另一个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他们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根据新冠病毒的特性,一旦出现症状,传染性就比较强。

  六、复阳患者大多不传染

  所谓的“复阳”,大多数应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需要注意两种情况,第一种,假如患者产生很强的抗体,一般不会再感染。还有一种很少的情况,病人原本就有很多基础病,只不过症状改善了,并没有完全康复,这些病人不能排除有传染性。

  七、新冠肺炎流感化尚无充足证据

  新冠肺炎会不会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到现在来看,还没有充足证据。除非病毒传播出现这样的规律:它的传染力仍然较强,但病死率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有长期存在的可能。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不认为这种预测会是现实。

  八、动物间传播现在下结论太早

  一些动物核酸检测呈阳性,究竟是污染造成的,还是感染的,有待观察。有些动物身上原本就带有一些病毒,不一定有症状,也不一定会传染。现在就认为这些动物身上的新冠病毒既能传染人,又能传染动物,而且都能致病,结论下得太早了。

  九、还没有特效药,但发现一些有效药

  我们现在试验的一些药物是有效的,我们正在总结,可能很快要发表出来。还有一些中药,比如连花清瘟,它抗病毒作用不强,但抗炎症方面表现突出,有关实验结果不久之后也会发表。此外还有中药血必净,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们现在也在总结。

  十、疫苗不会很快上市

  我不认为疫苗三四个月时间就能做出来。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极的。而且疫苗出来后,也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没必要人人都打。

  十一、群体免疫是最消极的做法

  对待疫情最为消极的做法就是所谓的群体免疫,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时人类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任由病毒感染,感染后活下来的人自然获得抗体。现在再用这种方法应对新冠病毒我不赞同。

  十二、中国抗疫最值得分享的经验是执行力

  中国战“疫”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对暴发地区进行封堵,阻断传播;二是基层群防群治,也就是联防联控。现在防控的核心也是两个,第一是保持距离,第二是戴口罩。所以,最可分享的经验是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