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发,开学延迟,线上教学不期而至。我市按照“市县统筹、学校为主、一体推进”工作思路,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其间,全市72万余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上课。
3月20日,金华日报《市民问政》栏目邀请市教育局、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和学校教师代表一起交流探讨如何推进线上教学提质增效。眼下,长达两个多月的线上教学接近尾声,学生们陆续返校复学。线上教学推进过程中,涌现出哪些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复学后,线上教学该何去何从?连日来,我们走访市区部分小学、初中进行了调查。
私人定制 高质量互动
让教学有温度有触感
“小朋友,你们都在了吗?我们开始上课了!”“周老师好,我在了。”4月23日晚7时,环城小学二(6)班、二(7)班学生准时在数学老师周安安的网课上报到,这是孩子们在特殊寒假里上的第22节数学网课,也是返校复学前的最后一节新课。
不同于一般线上教学模式,周安安班里89名学生没有通过电视或钉钉收看婺城区教育局统一录制的网课,周安安给他们私人定制了一份特别课程。
这份特别课程首先要从特别的装备说起,相比其他老师一支笔、一部智能手机以及一台电脑,周安安的装备显得更专业: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台式电脑、一个书写板和一个摄像头。周安安介绍,三台电脑有不同分工,刚上网课的时候,两台笔记本电脑用来做课件、剪视频,随着课程丰富,笔记本电脑满足不了需求,她另购了一台新的台式电脑,专用于网课录制。此外,周安安选择的线上教学平台为特别课程“加码”,不同于别的平台,学生还可以在这里视频在线发言,让互动更有效。
“这里可以看到学生学习情况,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下学习、脸上是什么表情,真实反馈学习状态。”周安安指着台式电脑屏幕介绍,“在我讲解时,按下禁止在线发言键,学生听我发言;抛出问题时,学生可以按下发言键或者举手,我选择学生发言;这种模式与在教室里面对面上课没有太大区别。”
周安安还给课程增加了不少个性化元素:开设“聊聊”课程,制作智力游戏视频,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录制“说课”视频,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开设疫情数字课程,从数学的角度和学生一起看疫情……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有趣的互动方式让原本枯燥的线上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教师赵晶认为,周安安的网课之所以深受欢迎,很大原因在于运用了多样教学方式,增加线上教学的互动性。“教育学本质上是关系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优质教学的前提,而高质量的互动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保障。”赵晶说,周安安通过实时研讨、智力游戏和聊天谈心等活动,维系了师生间的亲密联系,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归属,让线上教学有温度有触感。
主题课程 跨学科教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让线上教学更有意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除了周安安推出的私人定制课程,不少学校在开展跨学科教学、线上主题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尝试。
江滨小学2月26日发放问卷调查,了解线上教学现状。其中“家庭线上学习最困难的是什么”调查统计显示,70%多的家长认为是孩子对手机等多媒体工具没有自制力,60%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时间规划意识弱,50%多的家长因为工作没办法陪伴孩子线上学习。家长们特别期待开展科学活动课、艺术课、手工课、文学积累等课程。
江滨小学副校长雷燕介绍,2月以来,学校围绕“身在小家、心向世界”开展学科主题课程。“一周一主题,国家课程与主题课程结合,作业与周作业结合,规定作业和自选作业结合,个人学习和团队参与结合。”雷燕说,学校先后开设语文主题活动“我在春天里想念你”、数学主题活动“抗疫图标设计”、音乐主题活动“学唱手语歌,致敬英雄”、科学主题活动“宅家实验系列”等。
“很开心能回到学校上课,但我也很怀念在家的包饺子课。”苏孟小学六(1)班学生陈韦伶说。她所说的“包饺子课”是苏孟小学在特殊假期开发的线上生活居家课程。
“生活居家课程让孩子们即便宅家生活,也能体会在一丝一线、一粥一饭、一花一草间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学会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苏孟小学教务处主任金姣介绍,生活居家课程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孩子们列过关内容,低段内容包括:系鞋带、煮饭、洗袜子;中段内容包括:挖荠菜、钉纽扣、认识葱姜蒜;高段内容包括:整理衣橱、美味的早餐、包饺子。
金姣介绍,该课程2月12日上线以来,已经推出10期。每周三下午,班级群准时推出视频。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后,走进厨房、来到卧室、步入客厅进行实践,家长用手机进行录制视频传到班级群,每周日进行校级居家小达人评比,做好课程评价,让教育形成闭环。
“停课不停学,在两个月的线上教学中,孩子居家不忘劳动,善于劳动,快乐劳动,掌握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居家生活本领。接下来,学校还将二十四节气元素和劳动教育相融合,通过节气劳动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用指尖创造美好生活。”苏孟小学校长任倩说。
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周红星认为,线上主题课程设置为未来学校主题化、系列化、问题化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江滨小学的主题课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苏孟小学结合学校位置特点,开发了系列有学校特色的生活居家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线上教学,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
疫情下 线上教学受重视
复学后 它将如何发挥作用
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教育学习App行业的日活量从平日的8700万上升至1.27亿,升幅达到46%。疫情倒逼学校和老师们更新教学理念和学习信息化技术,网课打破了学校、教室的围墙,突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和教师实打实地感受到传统课堂教育的拓展性与局限性,并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疫情以始料未及的方式,给全社会带来教育观念、基础设施、教育软件、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上的全方位改变。
随着学生陆续返校,网上教学接近尾声,线上教学如何发挥作用?不少教育专家表示,线上教学不只是疫情下的应急之举,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并存将成教育新形态。这一做法,我们在金华五中得到印证。
4月19日是我市初三年级返校复学后第一个周末,当晚7时,金华五中九(4)班数学老师金建伟如约在钉钉群上线,给学生讲解“旋转相似模型”。这也是学生复学后第一节网课。
金建伟表示,线上教学有其独特优势,技术功能和回放功能强大,非常适合给学生讲解一些动态性问题,而这恰恰是线下教学达不到的地方。“学生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适应线上教学模式,不存在学习模式压力,即便线下教学正常进行,线上教学作为辅助手段学生也能接受。”金建伟介绍。
金建伟认为,可以用好线上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功能,丰富教育资源;线上教学拥有强大数据支撑,作业中的选择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布置、回收,系统自动识别答题正确率,快速生成错题集,提高学习效率;回放功能适合讲解知识难点,学生可以反复学习、巩固。“从这节课效果看,学生掌握情况不错,接下来,我会根据需要开展线上教学,为线下教学做好补充。”金建伟说。
教育部门说
线上教学
撬动教育变革
今年春季学期,各地各校通过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全国性大规模的居家线上学习,是一次全国性的教育信息化运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面对面教学和线上教学的界限被瞬间打破,它们第一次如此紧密地交融在一起。
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与磨合,基本的居家信息化教学环境已初步搭建,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命运共同体:教育观念更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家长教育作用得到发挥,教学资源得到开发建设。
线上教学不应只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应急之举,更是撬动教育变革的一次契机。如今,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学生除了获取知识,还要获得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为教学模式转变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得创造、传播与获取知识变得极其便利,师生可以在时空分离的状态下完成教与学,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已然成为现实,这为师生关系的重塑和教学模式的重构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实现学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
当下,我市中小学校已陆续开学复课,但这并不意味着线上教学的终止。相反,我们应进一步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上下功夫,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上下功夫,在家校合力培养上下功夫,在最大限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下功夫。开展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的线上教学,合理有效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从触动教法和学法转变开始,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并运用现有知识去创造新的知识。
(市教育局副局长 寿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