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招聘 李建林 摄
编者按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除了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还增加了“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首篇关注保就业,看我市如何通过稳市场主体、促进大学生就业、培育新业态来稳就业保民生。
“稳就业”“保就业”“就业优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就业一头连着社会发展大局,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饭碗”,是民生之本。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置于首位,成为社会和民众的核心关切。
为稳住就业基本盘,我市针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做好培训和就业服务,提升广大群体就业能力,推进企业员工“双服务”,实现政策发力更精准、措施落地有力度。截至4月底,我市新增就业人数4.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1%。
利用订单“空窗期”
开办技能培训班
企业是就业的基础,企业稳则就业稳。受疫情影响,企业首先面临资金压力。我市打好“社保减免”招,让参保企业“减负担”。目前已落实减免缓征还社保费政策,同时给予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见习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为17.96万家企业减负约41亿元,发放各项就业补贴2530万元。
对未享受社保费返还的不裁员或少裁员参保企业,我市将稳岗补贴返还标准从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到100%,预计全市4000家左右符合条件,涉及金额1亿元左右。同时鼓励银行通过授信、抵押、政府担保等形式,给予中小微企业一定额度的免息、低息“工资贷”“稳岗贷”。目前金华成泰银行已经专门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给予企业月工资发放总额6~12倍的免息、低息贷款。
发放补贴后,企业的现金流有了保障。但不少企业因业务减少导致劳动力富余,员工可能面临失业、停岗的困境。作为经济依存度比较高的地区,这一现象在我市外贸企业尤为明显。调查显示,我市983家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外贸企业中,有882家企业用工富余。
受疫情影响,金华市电机实业有限公司部分外贸业务无法落实,有劳动力富余。为此,公司从国内合作单位手中争取到为期两年的发电机线圈代加工业务。而开展国内业务,企业迅速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员工提高素养、提升技能。“我们想通过基础知识培训和线圈车间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同时,把线圈车间的产能逐渐扩大起来。”该公司董事长马德勇说。
为精准服务外贸企业,我市开展外贸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突破以往企业自主培训不能享受政策补助的限制,给予企业培训每人每课时30元、最高800元的培训补助,并鼓励“以工代训”,在工作岗位上开展培训,弹性支配培训时间,破解工学矛盾。这一政策也突破了员工培训补助只能享受1次的限制,将每人每年培训补助享受次数提高到3次,即每人次每年最高可拿到2400元的培训补助。
就这样,组织企业利用订单“空窗期”开办技能培训班,以稳住员工竞争力与企业发展力的方式去稳住就业,员工掌握了更多技能,企业借机及时转型,把精力投入到职工队伍技能提升上,有效地稳住了员工,提高了行业留存度。截至目前,金华市电机实业有限公司没有一人离职,这一政策也为公司节约培训支出数十万元。
该行动推出以来,已有26家外贸企业参加技能培训活动,培训员工712人,参加培训的企业全部取消裁员计划。下一步,全市还将开展大规模稳岗培训,包括岗位技能培训、市场拓展培训和创业培训,目前已安排专项资金2亿多元,计划全年开展培训25万人次。
做直播带货达人
新业态平衡传统就业
稳就业,也要善于化危为机。
疫情期间,新经济成为亮点。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模式的发展,催生出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给就业创业带来新机遇。
为培育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我市允许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企业,通过劳务外包、加盟协作等方式,吸纳更多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今年企业邀约、招聘岗位、面试人数都比往年增加了一倍。”菁英网红直播基地负责人介绍。
4月29日,我市启动万名网络直播营销人才培训活动并公布网络直播营销考核规范,重点围绕外贸企业,特别是要参加线上广交会的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质性带货能力的企业网络直播营销人才。在帮助企业拿订单、卖商品的同时,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性调整,拓展新就业岗位,让更多人有能力“高质量”地就业。
据了解,新业态从业人员还可按规定先行参加工伤保险,购置生产经营必需工具也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比如网约车新从业人员若贷款买一辆15万元左右的汽车,其中产生的1万多元利息可全额享受贴息补助。
一边是订单减少、用工压力较大的外贸行业,另一边是用工需求骤增的电商、外卖等行业。我市加强就业监测,在行业之间开展阶段性用工调剂,促进缺工企业和闲置员工企业的动态匹配,分摊用工成本。通过整合就业监测和失业预警网报系统,我市创新开发智能化用工监测平台,将全市出口额100万美元以上企业、“四上企业”等合计5000家企业样本纳入系统,要求企业每周报送用工变化情况、裁员计划等内容,将其划分为绿色、橙色、红色三级用工预警等级,对排查发现的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员一策”跟踪服务。
“我们利用市场力量,借助‘就在金华’系列招聘平台,网格化定位动态管理重点企业,建立起‘能进能出、渐进渐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有临时性调剂需求和用工需求的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的余缺调剂专区自行对接,实现灵活用工高效化。”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有30名闲置员工的金华三瑞机械有限公司和缺工20人的浙江大明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通过该平台顺利开展对接。
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有补贴
受疫情影响,人才群体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可能面临就业机会减少、待遇下降甚至就业困难等方面问题。
线下招聘无法开展,3月起,市人力社保局就通过搭建“雁归婺乡”等大学生线上就业服务平台,采用网络报名、网上选岗、线上交流、远程面试等方式实现“云招聘”。“雁归婺乡”共提供1.5万家企业,14万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2万余人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李佳就是通过这一平台参与视频面试,与浙江阿帕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
5月15日—30日,“十县万岗”进校园的活动也为我市高校毕业生提供300余家企业,近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为给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岗位,今明两年,全市国有企业将拿出不少于50%的新增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
针对来金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大学毕业生,我市把原来获得生活补贴需要的参保时限要求放宽,即时发放生活补贴,实现落地即享。2020年新引进的大专以上各类人才均可享受,最高补助25万元。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获得每人1000元标准的补贴。符合条件的失业大学生也可享受每月1152元、最长6个月的留金补贴。
就业有保障,创业也可享受担保贷款和创业补贴。
肖宇是一名大学毕业生,选择到义乌经营箱包生意。因为资金周转需要,今年她在义乌农商银行申请成功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贷款后付清本息,还能享受贴息补助返还。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帮扶大学创业5000名以上。其中,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在金初次创办养老、家政、残疾人服务、现代农业企业,并担任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的,可分三年获得10万元的创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