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支撑“硬发展”|

金义新区多向发力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软实力”支撑“硬发展”|

发布日期: 2020-07-30 09:48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方璟 程梦倩 浏览量: 字号:[ ]

创新城

东华街南延工程Ⅲ标东阳江大桥项目

浙大网新项目

智能教育装备园项目

  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施工许可证审批一天完成成常态;企业设立登记时间1小时内完成,并联事项2小时内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实现率100%……

  7月29日,从金义新区相关经济部门了解到,该区自全力打造营商生态最优区以来,已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17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金义新区;1—6月新区投资稳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企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和地方营商环境密不可分。营商环境直接决定了人才往哪走,资金往哪流,项目往哪建……只有提高企业聚集要素吸引力,营造一个有温度、有厚度、有广度的好环境,才能亲商、安商、兴商、富商,让“营养土”育出“参天树”,让“好赛车”跑出“加速度”,最终建成一个活力涌动的经济市场。

  改革力度持续加码、优质服务持续升级、政策红力持续释放,为优化营商环境,金义新区通过“软实力”支撑“硬发展”,以动真碰硬的勇气,努力打造营商生态最优区。

  优化营商环境涵养一方“生态”

  金义新区,在企业的眼里有什么魅力?浙江衍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BPO(商务流程外包)业务运营和管理,在国内乃至全球共设有20余个分公司,是典型的“总部经济”企业。今年5月初,它正式入驻浙中(金东)创新城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凭借高端人才资源,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创新强区’政策,还有项目补助和房租减免,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公司负责人李霁磷说。

  像“衍生”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在金义新区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已经“遍地开花”。今年以来,金义新区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围绕“城市+工业”“旅游+农业”“科创+人文”三大产业布局,掀起了全域招商、全员招商、全面招商的新热潮。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共外出招商137批次,新签约项目39个,共签约66.46亿元。

  既要筑巢引凤,又要固巢留凤。浙江昀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白手起家”的本土企业,然而几年前,公司准备迁往外省。“一次机缘巧合,我碰到了区经商局负责人。得知我的想法后,他不厌其烦地做我的思想工作,帮我权衡利弊,宣讲区营商政策,这促使我们把‘心’留在新区。”谈起这件事,企业负责人胡小红至今还庆幸那次“偶遇”。上周,该公司的“大尺寸LED蓝宝石衬底材料生产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去年公司还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LED上游中小企业十强”。

  近年来,得益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大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金义新区,仅规上企业就有374家,超亿元企业更是超过60家,形成了既有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又有大企业“顶天立地”,还有创新型企业快速涌现的“满天繁星、众星拱月”之势。

  前几日,塘雅镇的半年经济数据出炉,该镇凭借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区第一。面对沉甸甸的成绩单,该镇党委书记舒跃成喜上眉梢。他说,经济指标逆势增长背后的原因,说白了就是遵循市场规律,主动担当作为,通过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亲商、护商、安商,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交通运输投资同比增长23.5%、72.1%、30.7%……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的金义新区,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信心和韧性。

  80条政策措施为企业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走出疫情阴霾后,金义新区迅速调整步伐,重启发展征程。“四大战略”80条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大战略”产业政策聚焦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三大重点细分行业,出台数字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商贸服务政策9条,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扶持新经济、新兴服务业上马。制定科技政策8条,出台人才政策11条,吸引集聚更多层次、更多数量人才,打造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出台生态、旅游、农业、环保等方面20条扶持政策,助力打造和美生活共享地、花园乡村先行地、绿色农业引领地、全域旅游示范地。围绕施光南、艾青两大文化名人和音乐、诗歌两大艺术,出台政策助推音乐和诗歌产业发展。

  “我们计划投资10亿元,建成智能化厂房,达产后可实现西红花软、硬胶囊年产量1.13吨,预计年销售额3.38亿元。”金华市西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灵娟在看到金义新区重点招商项目手册后,当即拍板将新研发的西红花硬胶囊生产线落户岭下工业园区。谈及原因,她坦言是政府的政策和服务让她动了心。

  金华市亚虎工具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盛庆萍则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复工复产以来,企业得到了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稳岗补贴近50万元,2月至6月社保补贴100多万元,整个加起来有200万元左右的补贴。“政府主动服务和政策支持,使我们在应对疫情影响下的外贸形势时更有信心。”她说。

  区科技局数据显示,去年金义新区86家企业研发经费支出(R&D)4.7亿元,R&D占GDP比重达2.5%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市、区两级对研发投入100万元以上的74家企业,按审计后5%计算奖励,金额达1750万元。

  此外,今年以来金义新区向各类优秀人才抛出绣球。“新政补贴金额翻了一番。”区人社局副局长李正说,金义新区正在抓紧优化兑现流程和条件,申报系统也在完善更新,部分政策的补贴力度堪称全省最大,也是新区史上最强版。

  统计数据显示,1—7月,金义新区共引进大学生人才4800多人,光金义东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就引进114名人才,其中硕士15人,本科以上人才占比幅度有较大提升。目前,金义新区人社部门已根据原有政策为186名人才兑现奖补,总金额达164.1万元。此外,该部门依据人才新政2.0版有关条款,为博士后工作站考核优秀的浙江大维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博士后工作站的浙江昀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发放奖金20万元。

  营商环境是一地发展至关重要的“软实力”,用“硬举措”保障“软实力”,以“软实力”支撑“硬发展”,打造过硬的“软实力”,是金义新区优化营商环境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金妈妈”式服务为企业解忧

  今年4月,浙江大众齿轮有限公司在区相关部门指导下,使用投资在线平台3.0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从开始申报到完成项目验收,只用了20多天,与原先需要2~3个月相比,节约了大量时间,企业负责人感到十分欣喜,更为金义新区高效的审批速度点赞。

  自去年全省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以来,金义新区迅速行动,细化工作任务,各部门协同推进,做好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工程项目报建或投资项目审批)、用电报装、企业注销等10项指标的便利化提升工作,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特别是在企业开办方面,推进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企业设立登记时间最快提速到1小时内,企业设立登记后的并联事项最快在2小时内办结,‘零界面’网上申报率居全市第二。截至去年底,全区新设企业数量达4478家,发展势头强劲。”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果说“最多跑一次”改革是“规定动作”,那么“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则是金义新区一套漂亮的“自选动作”。作为在全市率先推行该项改革的县(市、区),该区创造了企业拿地后13天开工建设的“新区速度”,“新区经验”升格为省级标准,如今又成为全省“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唯一综合性试点地区,为金义新区打造营商生态最优区注入了强劲动能。

  位于岭下工业园区的浙江京元科技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智能门窗系统研发制造项目,是2019年度省重大产业项目之一,作为“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项目,“京元”于去年3月拿地后通过“一窗受理”即可开工,同年12月份基本完成南区土建,目前已完成一条生产线安装,准备试生产,从拿地到完成设备安装仅一年时间。“不仅是审批环节,项目开工后我们也做好全程跟踪服务,以‘三服务’活动为抓手,加快企业投产速度。”区发改局副局长张红岩说。

  作为全省“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试点地区,金义新区创造性构建了“1234”监管体系,即:一套监管流程、两项监管办法、三大监管平台、四个监管阶段,开发“标准地”监管平台,制定出台“标准地”事中事后监管实施细则、达产复核办法、信用评价及联合奖惩办法等机制,打造“标准地”改革闭环。“目前,全区出让标准地25宗,已启动事中事后监管20宗,监管事项528项,已反馈事项175项,不良反馈和超期监管‘零记录’。”张红岩说。

  去年,金义新区还以首席代办员制和代办员跟踪制为抓手,“一项目一代办一计划表”,做好项目前期指导,审批代跑代办项目87个,核发施工许可证47个,总投资119.7亿元,“最多90天”和“最多60天”实现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