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部署,金华市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共完成审计(调查)项目27个。审计结果表明:2020年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常委会各项决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九场硬战”三年行动计划胜利收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2020年市本级争取上级惠企利民“两直”资金1.81亿元,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20.3亿元;出台扶持企业渡过难关20条等系列政策,对市场主体落实“五减”及降本减负32.76亿元。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4.72亿元,收回结余结转资金2.12亿元,有力保障重点任务支出。
——改革活力持续增强。“无证明城市”改革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73项便民利企“一件事”和30项机关内部“一件事”落地见效。创新推出“网上政策超市”,线上兑现涉企奖补资金13.84亿元。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明晰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扩面提质。
——民生保障切实有力。2020年市本级民生支出66.74亿元,有效落实教育、养老、医保等民生工作。实施保就业稳人才12条意见,市区新增城镇就业7.82万人,全域创成“无欠薪”城市。推进住院和门诊付费改革、市人民医院和市妇保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市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心开工建设,亚运分村和竞赛场馆建设进展顺利。
——整改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力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专项督查计划和市政府督查室年度重点专项督查工作计划,并组织开展联合督查,强化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促进相关问题应改尽改、真抓真改。
一、聚焦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一)市本级财政管理及决算草案审计情况。今年对市财政局具体组织的市本级20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收支保持平衡,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逾期下达。2020年7笔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计4228.01万元超过30天未及时分解下达。
2.财政资金统筹工作有待加强。财政代管资金账、非税专户账中结余资金计2.87亿元超过两年未使用,12家单位暂存资金计4655.49万元挂账3年以上未清理。
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缴不到位。2020年5个项目尚有546.0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未收缴。
4.保证金清理清退不及时。至2020年底,财政代管资金账16个已竣工验收项目的履约保证金计241.93万元、7家单位8笔符合退付条件的保证金计137.22万元未及时清退。
5.部分部门单位财务报告编制不完整。土地储备情况、保障性住房情况、文物文化资产状况、国有企业长期投资等内容未填报或填报不全。
(二)政府债券资金审计情况。今年组织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对2018年至2020年度新增债券管理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三年来全市争取政府债券资金405.3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专项债券资金未及时使用。至2021年2月底,因开工时间延后、工程进展缓慢等原因,2019年及之前发行的专项债券资金有11.61亿元沉淀。
2.债券资金投向不合规。磐安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将债券中的3500万元用于归还其他资金。
二、聚焦稳增长审计情况
(一)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专项审计情况。2020年组织对除义乌市外的其余县(市、区)的审计结果表明,各地高度重视“两直”资金的分配管理,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项目推进缓慢。3个县(市、区)6个基建类项目建设进度滞缓,涉及资金9195.27万元。
2.部分项目资金未“点对点”拨付。5个县(市、区)16个项目3.48亿元“两直”资金未点对点直接拨付至施工单位或受益对象。
3.台账管理不够到位。5个县(市、区)2.38亿元“两直”资金支付信息未及时导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
(二)构建双循环扩内需促消费专项审计调查情况。今年对市本级和东阳市的审计调查结果表明,两地全力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着力“扩内需、稳增长、促消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定向消费券核销率低。2020年5月至6月,全市通过支付宝平台投放家电、住餐等4类定向消费券共计5800万元,实际使用1090.48万元,核销率仅18.8%。
2.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推广和使用不到位。2020年,金华开发区享受二维码建设补助的38家农业主体仅7家使用二维码,东阳市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管理的205家农业主体仅61家使用二维码。
3.家政“安心码”推广应用不到位。2020年6月省商务厅要求在全省推广实施家政“安心码”,东阳市商务局计划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办理工作,但截至审计之日实际未办理。
(三)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情况。今年对婺城区2018年至2020年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婺城区紧紧围绕“双城”战略,通过“十乡百村”创婺城等行动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空间位置重叠。婺城区2011年至2018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75个项目存在空间位置重叠。
2.涉农资金层层滞留。涉农资金存在滞留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及下属站所、乡镇、村集体的情况。
3.涉农补助资金审核把关不严。2018年至2020年,向3家家庭农场违规发放联栋大棚补助88.54万元。
三、聚焦惠民生审计情况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情况。2020年由省审计厅统一组织开展全市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养老保险),审计结果表明,我市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覆盖人群逐步扩大,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低保对象等重点人群参保管理仍有漏缺。4个县(市)565名低保对象等重点人群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个县(市)应补未补170名低保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1.8万元。
2.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审核不严。2018年至2020年,全市向190名已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87.64万元。
3.个人账户资金清理清退不及时。
(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情况。2020年由省审计厅统一组织开展全市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医疗保险),审计结果表明,我市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财政补助资金未足额拨付到位。2个县(市、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资金未及时拨付到位,涉及金额1691.99万元。
2.医保待遇支付审核不严。2018年至2020年,全市向347名已死亡人员支付医保待遇10.26万元。
3.医疗费用结算管理不到位。2018年至2020年,全市96家定点医疗机构超限定频次收费52.33万元,84家中药违规收费35.18万元,32家重复收费14.96万元,涉及多付医保基金54.13万元。
(三)市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专项审计调查情况。2020年对市区2016年至2019年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市区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残疾人补助政策未落实到位。市区115名低保、低边残疾人未按规定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1.14万元,74名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未享受教育补助11.6万元。
2.部分残疾人补贴发放审核不到位。市区向50名已死亡或退出保障范围等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补贴9.44万元,向17名残疾人重复发放补贴9.63万元。
3.低保、低边残疾人享受家庭无障碍改造、配置基本辅助器具等服务设施占比低。
(四)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情况。今年组织对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武义县4个县(市)的审计结果表明,保障性安居工程对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财政补助资金闲置。武义县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滞后,2156.62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闲置未使用。
2.项目谋划管理不到位。武义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因330套安置房未能如期交付,每月增加临时安置费16.11万元。
3.公租房管理不到位。4个县(市)109户家庭违规享受公租房待遇,3个县(市)103套实物配租公租房连续闲置6个月以上。
四、聚焦防风险审计情况
(一)金华成泰农商银行防范风险及贯彻落实“融资畅通工程”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审计调查结果表明,金华成泰农商银行认真落实融资畅通政策、积极扶持受疫情影响企业,助力经济发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扶贫再贷款政策执行不够精准。部分扶贫再贷款放款利率超基准利率,3047万元再贷款未在资金到账1个月内完成放款。
2.信贷风险防范不到位。存在为部分不符合条件企业办理续贷、个别企业贷款抵押比例超过规定上限、部分贷款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等问题。
3.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未精准落地。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未有效惠及低收入农户。
(二)应急保障物资储备管理审计情况。今年对市本级应急保障物资储备管理的审计结果表明,近年来市级相关部门持续加强重要商品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保障应急供应,调控稳定市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食盐储备未落实。未与市盐业公司签订食盐储备协议。
2.医疗卫生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调度或借用至医院的医疗卫生储备物资的更新、损耗等具体管理要求未明确,对存储在企业的医疗卫生储备物资也未制定日常监督检查的具体管理制度。
3.粮食、生猪代储管理不够精细。粮食代储协议未对最低库存量提出要求,对企业代储数量分配缺少细化标准和机制。
4.企业异地储备情况报备管理有疏漏。大米、种子等代储协议未对异地储备情况提出报备要求,存在保障隐患。
五、聚焦稳投资审计情况。对市重大水利项目、综合交通枢纽、亚运场馆等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对金义东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十三五”规划部分项目落实不到位。至“十三五”末,6个县(市、区)有26个水利项目和40个交通项目未开工,45个水利项目和17个交通项目进度滞后。
(二)概算控制不严格。2个县(市)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费超概算批复517.6万元。
(三)合同管理不到位。武义牛头山通景公路PPP项目中标单位违约后未及时扣留投标保证金;金华亚运分村项目代建单位、市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施工单位未经建设单位同意变更工程管理人员,建设单位未按合同约定处理处罚。
六、聚焦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和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审计情况。对9家单位9名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对1名领导干部同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审计;对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实施2017年至201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单位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被审计领导干部认真履职尽责,有力推动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市交通运输局2018年申报立项的网约车行业监管平台未建设实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不完整,6家企业和6家二级以上医院应纳未纳入。
(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3家单位24笔大额支出未经集体决策。
(三)单位内部管理不规范。7家单位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账账不符等问题,涉及金额904.55万元。
七、聚焦清廉金华建设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审计机关紧紧围绕清廉金华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市本级共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5件,其中:涉农领域违反财经法纪问题线索6件、工程领域违规及工作失职问题线索9件。已处理10人。
八、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
(一)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迭代升级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全力保障全市重要部署、重大项目和基本民生支出;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盘活清理各类沉淀资金资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民生资金和重大项目管理。压实医保、养老等民生领域各项资金和项目管理责任,补齐制度短板,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落实政府重大项目单位主体责任,督促各项目主体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督促各中介机构认真履职尽责,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健全财政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债券资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债券资金管理使用,稳步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政策;完善细化医疗卫生等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四)数字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深化大数据应用,积极推进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共享,强化数据资源的整合集成和综合利用,优化各类审核审批流程,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自觉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我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浙中板块贡献审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