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全力建设“浙中药”场景应用,构建浙产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

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药农幸福指数

磐安全力建设“浙中药”场景应用,构建浙产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

发布日期: 2021-12-27 08:42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冯俊江 浏览量: 字号:[ ]

12月26日,在毗邻浙八味药材市场的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五楼,当中心负责人厉金荣走访完一家药企回到办公室时,中药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盼正坐在电脑前对应用场景的框架设计进行微调,小会议室里3名技术人员顾不上吃晚饭,忙着优化即将在“浙里办”上线的功能模块……

身处不同岗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磐安“浙中药”场景应用专班成员,忙着同一件事关全县发展的“幸福大事”。

幸福是什么?对磐安6.8万名中药材从业人员来说,答案就是“好药材卖出好价格”。在全省数字化改革元年,磐安通过建设“浙中药”场景应用,探索实现浙产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构建,力争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药农幸福指数,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中药材是磐安最大的富民产业,前些年却遇到一次危机。一些购销户反映主产药材不合格率过高,甚至要求退货。行业部门通过大田种植和车间加工试验,抽检600多批次中药材后,才锁定质量问题发生的关键所在——种植环节的药肥管理和加工环节的温度控制。磐安的中药材数字化工作也正是从这里切入。

今年,全省推行数字化改革,磐安第一时间成立涵盖中药、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10多个部门的工作专班。半年多来,专班成员走遍县域规模以上基地和全部共享加工点,拜访400多名浙八味药材市场商户,收集到不少关键性意见。经过梳理,涉及中药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和金融保险、科技创新、协同管理等方面17项痛点,一一列出。

数字化改革锚定重大需求是第一步,场景应用建设是关键一步。今年来,专班成员下接“地气”上接“天线”,多次赴京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中药材政策、法规,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环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浙产道地药材优质优价体系构建与示范推广研究》专项政策,支持磐安发展。

“场景应用建设在应用架构上建成分别对应‘浙政钉’和‘浙里办’端口的‘浙中药·管理端’和‘浙中药·服务端’两大应用体系,多跨协同上则实现横向联动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经商等八大部门,归集数据,支撑种植管理、加工管理等子场景应用建设。”厉金荣连续三晚加班到凌晨2时,他坐在堆着半米高文字材料的办公桌前,忙里偷闲向记者介绍改革进展。

“数字化改革东风给我们创造系统解决问题的机会,让我们直面痛点难点,全面谋划并推进中药产业数字化建设。”这两天,王盼常因头发长到快盖住耳朵被不少同事取笑,妻子提醒他上下班路上顺便理个发,他却抽不出时间。一谈起数字化改革,王盼打起十二分精神,“数字化改革传递的系统思维方法、‘V’字分析模型,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

推动数字化改革,要干劲更要巧劲。县级层面成立大专班,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还抽调过半人员成立日常小专班。目前,小专班9名成员每周二晚上定期举行碰头会,及时解决问题。遇到跨部门难题,小专班邀请大专班成员一起参加。这种运行机制的好处在于,推进工作灵活又高效。截至目前,“大专班+小专班”已实质性解决“浙中药”场景应用建设中的上百个问题。

对标重大需求和场景建设,数字化改革还要全面推进流程再造与机制重塑。经过努力,磐安通过生态种植、共享加工,从源头管控中药材品质,保障优质道地药材稳定供应,并着力推动中药种植、中药加工和仓储、中药流通环节三大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让‘生产好药’这个社会关注的‘关键小事’不再成为老百姓的‘揪心事’。”厉金荣说,以质量追溯为串联应用,将原本零散的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金融和科技五大环节贯通起来,实现中药材全流程监管智治,实现好药材卖出好价格——这一点,磐安正通过“浙中药”场景应用的建设逐步开花结果。

转眼到年底,磐安中药产业数字化改革逐渐“出成果、见真章”。应用上线以来,服务试点磐安并已辐射周边东阳、仙居等道地药材产区,覆盖规模以上基地82个,降低农药使用80%、肥料施用62%,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提升15.6%,建成共享车间15家。据不完全统计,经共享车间加工的中药材成本比药农自行加工降低35%,每公斤浙贝母在这个环节能再增收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