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金华 >> 旅游金华 >> 游在金华 >> 旅游资讯
 

非遗点睛 文旅添韵

发布日期: 2021-02-28 09:17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夏斌婷 唐旭昱 浏览量: 字号:[ ]

后吴村举办迎胡公的传统习俗活动

今年,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第五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共有婺城区竹马乡等22家,其中非遗主题小镇6处、民俗文化村16处。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98处,其中非遗主题小镇32处、民俗文化村66处。

这几天,我们实地走访了3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品读它们的文化魅力。

文豪忠良厚底蕴 民俗风情惹人恋

兰溪白露山旁,坐落着一座风光秀丽的村落——女埠街道垷坦村。金华市文旅局公布的第五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里,垷坦村被评为金华市民俗文化村。垷坦村有1200多年历史,2013年被确定为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村两委重视对古村的保护和发展,依托村中古宅、古祠堂、古河,重现古村落的神韵。

冬日的傍晚,行走在村中,每一座房子每一块石头似乎都沉淀着历史的痕迹。这里,是从金华出去的第一个宰相舒元舆的故里,也是南宋忠良周三畏的隐居地。除了自然风光,遥相呼应的永龄塔和仁寿塔在宽广的田园中同样吸引人。村中小溪自西向东涓涓流入甘溪河至兰江,小溪把村庄一分为二,中间小桥相连,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之感。

古时垷坦有十厅两祠堂,如今都修缮保存完好。充分利用古村的遗存,如今,这里相继成立了兰溪市书画基地、茶文化基地、戏曲基地等,带动乡村振兴和旅游。

去年,市民陈小红和几位朋友带着孩子们到垷坦进行了一场亲子游。她还记得,在古祠堂里各组家庭拼出《爱莲说》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另一个厅里,跟着当地师傅写字、做泥塑。她说:“是一次很好的研学之旅。”

从事泥塑行当的民间艺人不多了,村民周跃龙是其中一位。在他家中,摆放着手工捏制的各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平日里,周跃龙在村里或女埠古街上做泥塑。“村里有游客时,我就在村里,没有团队游客,我会待在古街”。

在垷坦,非遗元素随处可见。传统非遗手工木雕、泥塑、击鼓,还有金华市级非遗鸾驾等,这两年,垷坦村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忠孝文化,文化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

房前屋后皆智慧 古居乡风引客来

“好热闹啊,大家这是在干什么?”

“这是我们村每年正月十三的传统习俗——迎胡公。”

2月24日,我们被永康市后吴村的一处场景吸引了。67岁的义务文管员吴方晓说,因为疫情取消了晚上的迎龙灯活动,村民们简单举办了迎胡公的传统习俗。

后吴村距离永康市区15公里。该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经过近800年的风雨洗礼,现成为拥有3900多人的大村落,人才辈出。

村前有座形似官帽的屏山,全村地势开阔平坦。“山在前,村在后,仿佛在保护我们平安一般。”吴方晓说,屏山引来的两股山泉水,一股殿南溪、一股来龙溪,各环绕半个村落,最后两溪在村西北处汇合,流入永康最大的溪流——南溪。

后吴村有永康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村现存宋、元、明、清厅堂楼宇、民宅大院、庐墅精舍近百幢,总数1000多间。

“老村基本是个圆形,直径550米左右。”吴方晓说,绕村走上一圈,至少也得两个小时。其中,不得不提的自然是吴氏宗祠。宗祠内的抬梁、斗拱、牛腿上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宗祠的中堂正中悬挂着宗祠的堂号“叙伦堂”,在上中厅内左右两旁挂着本族祖先历任的官衔和科举进士等匾额,意为显耀门庭;厢房外侧回廊四周挂满100多块匾额,意在昭示后吴曾经的传统和辉煌。

后吴村坐北朝南,布局有序。房屋幢与幢相连,门廊相通,走廊呈井字形向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对称伸展,几百间房连为一片。“村里有大大小小20多口池塘,且都是活水,一为防火,二为民用。”吴方晓说。

“我们村2016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至今保持着农历十月初十民俗文化节等传统活动。”村妇女主任李笑谈说,2019年年初,她还在村婚俗非遗活动上女扮男装,当了一回“新郎”。每次开展民俗活动,都有周边村落甚至附近县市的游客赶来。

畲歌畲艺展风采 文化差异创特色

“唱条歌仔来相见,娘住武义是柳城。娘住柳城白马下,名字又叫钟忠仙。”这是一段发在抖音平台上的视频,画面中的女人就是钟忠仙,她唱的是一段自我介绍。

钟忠仙,武义柳城畲族镇土生土长的畲家女。她的太公、爷爷、父亲,都是武义畲族山歌传承人。受家庭熏陶,钟忠仙从小学唱畲族山歌。“七八岁时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唱,我就听。”钟忠仙说。

每年的三月三,是畲族人的大日子。畲族的各个乡镇派出唱山歌高手齐聚一堂,你唱一句,我接一句,要是对不上来,就算输了。钟忠仙记忆里,父亲多是对歌对到天亮才回家。这些年,钟忠仙参与镇上大大小小的活动,一展畲族山歌风采。

“现在会说畲语、会唱畲歌的人越来越少,大家对畲族文化了解得也并不深入。”钟忠仙一直坚持教自己的两个孩子说畲语,12岁的小女儿钟姜琳跟着她学唱山歌。现在,钟忠仙还是柳城畲族镇中心小学的校外辅导老师,教学生畲语畲歌。

作为非遗小镇,柳城畲族镇去年打造了一个“畲族彩带技艺馆”。畲族彩带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彩带编织传承人钟振莲12岁时就跟着母亲学习,从短带、小带织起。到十六七岁,她能编织大带、长带。节假日,不少游客和学生会到技艺馆参观学习畲家技艺。

“柳城旅游就是利用文化差异,打造品牌文化节庆特色。”镇经发办副主任蓝晓春介绍,柳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有正月十五“擎龙灯”、畲族“三月三”、叶法善的传说、武义抬阁、畲族祭祖、畲族山歌、畲族婚嫁、陶德二的故事、云溪二月二划龙舟、六葱湖走马灯、五月十六“擎台阁”等。其中畲族“三月三”、叶法善的传说、武义抬阁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城被评为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近年来,为做好非遗资源的挖掘、抢救与保护工作,柳城镇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独特的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承已成为柳城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