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和市本级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发布日期: 2021-03-01 10:18 来源: 金华日报 浏览量: 字号:[ ]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25亿元,完成预算的99.0%,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380.40亿元,增长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9.9%。加上转移性收入432.50亿元,收入合计855.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3.4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9%,增长5.9%;加上转移性支出152.34亿元,支出合计855.75亿元。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包括市直、金华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64亿元,完成预算的97.8%,下降3.1%;加上转移性收入80.05亿元,收入合计147.6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9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3%,增长6.6%;加上转移性支出37.74亿元,支出合计147.69亿元。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844.3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4.2%,增长20.6%;加上转移性收入254.69亿元,收入合计1099.0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857.4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9%,增长21.0%;加上转移性支出241.63亿元,支出合计1099.08亿元。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91.89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1.0%,下降16.3%;加上转移性收入33.83亿元,收入合计125.7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77.6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8.7%,下降25.7%;加上转移性支出48.06亿元,支出合计125.72亿元。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8.4%,增长4.2%;加上转移性收入0.05亿元,收入合计1.0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3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1.8%,下降22.4%,主要是从2020年起计提的社保风险金按要求列调出资金科目,导致支出下降;加上调出资金0.6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07亿元,支出合计1.06亿元。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1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1%,下降34.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02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6%,下降86.0%;加上调出资金0.11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03亿元,支出合计0.16亿元。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05.1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下降0.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02.60亿元,完成预算的106.7%,增长8.9%。全市当年结余2.54亿元,滚存结余为208.44亿元。

2.市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0.98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0.6%。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5.29亿元,完成预算的121.8%,增长24.5%,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对历年医保基金进行清算。市区当年赤字4.31亿元,滚存结余42.32亿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1.政府债务限额。2020年,省政府核定全市政府债务限额1034.62亿元,其中市本级132.23亿元。

2.政府债券举借情况。2020年,全市举借政府债券238.50亿元,其中市本级28.9亿元。

3.还本付息情况。2020年,全市安排政府债券还本付息支出73.15亿元,其中市本级19.41亿元。

4.政府债务余额。截至2020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1002.17亿元,其中市本级130.04亿元。

二、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20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市人大财经委审查意见,扎实推进财政各项工作。

(一)聚焦重点,全力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第一时间落实财政经费保障,全市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7.96亿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理念,全市共压减支出54.15亿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补助和新增政府债券,其中“两直”资金52.50亿元、新增政府债券196.0亿元。大力支持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全市共兑现各类补贴30.90亿元;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轻装减负,全市共落实“五减”金额237.27亿元,降本减负181.79亿元。

(二)瞄准难点,大力构建现代财政体系。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和预算项目库建设,循序渐进制定通用支出标准体系,出台《推进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晰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三)关注焦点,着力兜牢财政风险底线。构建应急预案机制,及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强化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全面摸清债务底数,控制债务规模。防范社保基金运行风险,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盲目增长。

(四)突出亮点,全力推进数字财政建设。打造全市惠企政策、资金集成管理的“金阳光”财政奖补资金信息管理系统。上线“预算云”系统,将政府预算支出纳入项目库管理;加快推广政采贷、履约保函等政府采购金融服务。

三、2021年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452.30亿元,增长6.9%;加上转移性收入328.09亿元,收入合计780.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707.54亿元,可比增长(剔除上年新增债券支出不可比因素,下同)7.3%;加上转移性支出72.85亿元,支出合计780.39亿元。预计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70.17亿元,增长3.8%;加上转移性收入50.07亿元,收入合计120.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108.92亿元,可比增长10.4%;加上转移性支出11.32亿元,支出合计120.24亿元。预计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898.06亿元,增长6.4%;加上转移性收入124.72亿元,收入合计1022.78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拟安排840.54亿元,可比增长19.1%;加上转移性支出182.24亿元,支出合计1022.78亿元。预计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132.89亿元,增长44.6%;加上转移性收入14.13亿元,收入合计147.0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拟安排118.38亿元,可比增长56.5%;加上转移性支出28.64亿元,支出合计147.02亿元。预计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0.82亿元,下降18.1%;加上转移支付收入0.07亿元,收入合计0.89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拟安排0.42亿元,增长13.5%;加上调出资金0.47亿元,支出合计0.89亿元。预计全市当年收支平衡。

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0.14亿元,下降11.2%;加上转移支付收入0.03亿元,收入合计0.1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拟安排0.05亿元,增长94.6%;加上调出资金0.12亿元,支出合计0.17亿元。预计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221.73亿元,增长8.1%。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拟安排206.84亿元,增长2.1%。收支相抵后,预计当年结余14.89亿元,预计滚存结余223.34亿元。

2.市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55.53亿元,增长8.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拟安排52.26亿元,下降5.5%。收支相抵后,预计当年结余3.27亿元,预计滚存结余45.58亿元。

(五)政府债券预下达情况

目前省财政未预下达2021年新增政府债券额度。2021年省财政下达的新增政府债券额度,将及时报告市人大常委会。

(六)全市重点支出预算情况

1.全市教育支出安排138.1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双高计划”和“三名工程”建设,推进普通高校“一校一品”工程。

2.全市科学技术支出安排23.95亿元。主要用于:推进科教新区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特色小镇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建设。

3.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16.85亿元。主要用于:推动文旅产业振兴,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文化建设军地、图书馆建设和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扎实推进亚运会、省运会筹办工作。

4.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97.57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完善多层次可持续养老保障体系及居家养老服务。保障各项双拥优抚政策落实到位,支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

5.全市卫生健康支出安排66.7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财政补助力度。保障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6.全市城乡社区支出安排761.11亿元。主要用于:统筹资金用于金甬铁路、杭温高铁、金建铁路、金义东市域轨道等重大项目。多维度推进都市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乡居住品质升级。

7.全市农林水支出安排56.9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促进现代农业园区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利工程养护加固、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

8.全市节能环保支出安排14.31亿元。主要用于:持续支持打好蓝天、清水、净土保卫攻坚战,提高废气污染协同防治能力、深入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实施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推动能源资源集约利用,支持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