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

我市深化改革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开局

数字赋能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

发布日期: 2021-04-29 08:28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盛游 浏览量: 字号:[ ]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启之年,发展步入新阶段,改革站上新起点。在打赢“九场硬战”基础上,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金华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提出以“四攻坚四争先”行动为总抓手,全力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从“九场硬战”到“四攻坚四争先”,从坚决打赢改革开放攻坚战到重大改革争先行动,改革始终是金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之一。面向“十四五”,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如何布局、何处落子,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按照全省数字化改革和我市“四攻坚四争先”行动部署,市委改革办联合相关部门编制《金华市重大改革争先行动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确定了九方面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任务,谋划了一批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项目,以深化改革为发展提供硬核支撑,助力“十四五”高质量开局。

推动数字化改革 开好局起好步

进入“数联万物”时代,浙江掀起数字化改革浪潮。

数字化改革是我省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也是我市重大改革争先三年行动计划九方面重大改革任务的首位。今年春节后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召开后,我市立即行动、狠抓落实,第一时间成立市、县两级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强化工作统筹。围绕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法治五个综合应用,市级相关牵头单位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表格化、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机制和日动态、周报告、月例会工作推进机制。

健全组织运行体系的同时,我市结合实际谋划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工作载体——“三行动三清单”机制,即按照“三个行动贯穿全年、三张清单动态调整”要求,开展“摸家底”行动、制定特色应用集成清单,“找问题”行动、制定业务协同需求清单,“创品牌”行动、制定创新突破项目清单。两个多月来,我市全面梳理数字化改革多跨协同应用场景,在五个综合应用上均推出一批走在全省前列的特色举措,双循环国际集装箱“一件事”等15个数字化改革特色应用在全省先行先试。

具体工作中,改革主体紧紧扭住制度重塑这一数字化改革的根本要求,坚决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固有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比如“互联网+监管”领域,4月15日我市上线全国首个数字化事中事后监管中心,以事中事后动态监管为核心,以事前风险预警为补充,完善“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这一平台聚焦“放管服”改革“管”的环节,在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中嵌入“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从体制机制上实现“放管结合”职能转变。

注重实效、以用促改,聚焦群众、企业、基层的高频事项谋划应用场景,是我市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鲜明导向。促进产业转型方面,在相关部门推动下,金华移动正承建金华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5G等技术加快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精益管理。增进民生福祉方面,金华市区域云影像智慧医疗平台上线后,医学影像检查信息将在全市各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互联互通、共享互认,群众就医将告别重复检查;“田间一件事”智慧服务系统围绕“种、管、收、销”4个环节,优化整合农业农村、发改等部门间的数据和服务,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办理”和“一体化服务”,受到农户广泛好评。

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围绕“1+5+2”体系构建的重点任务,按照“规定动作接得住、自选动作有创新”的要求,高质量推进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强群众、企业和基层的获得感。

打造金华特色改革品牌

日前,2021年第一批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出炉,自贸区金义片区3个案例(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数字化管理模式、打造“义新欧”班列双平台、自贸试验区数据集成平台)入选,数量与舟山片区并列全省第一。3个案例折射出制度创新的智慧、真抓实干的担当、数字赋能的实效,也是我市扎实推进国家和省部级改革试点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勇当改革发展排头兵”为己任,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改革试点任务。其中,义乌国贸综合改革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纵深推进,建立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工作机制,今年一季度实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4.7亿美元。永康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产业示范区、东阳花园村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等全省唯一的改革试点任务稳步实施。今年一季度,我市新增义乌市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省部级试点1项、金华市全省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应用试点等省厅级试点6项,继续以一域的先行先试为全省、全国闯关探路。

与此同时,我市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金华特色改革品牌。围绕打造全国性医保改革“重要窗口”目标,集成既有医保各项改革成果,我市全面启动全民安心医保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创建工作方案完成制定,初步梳理全民安心医保城市品牌内涵、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今年一季度,率先开展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受国家医保局肯定。全面推行门诊“APG点数法”付费,初步形成急性后期康复医保支付政策框架,在兰溪试点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在全省率先开通“网订店送”医保结算服务,推行以“首地办结制”为核心的“全市通办”医保经办服务,群众看病就医方便指数进一步提升。

“我们将积极承接上级改革试点任务,组织实施好重大改革争先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重大改革项目,力争在全省、全国改革全景图中展示更多金华风采。”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工作机制 增强改革合力

“‘信义居’信息系统的知晓度、覆盖面还不够广,通过系统操作二手房网签业务,部分数据还不够准确、完全。”这是市建设局负责人在进行“一把手”体验数字化改革时发现的问题,随即提出要将“信义居”系统建设成更实用、更简便、更权威的多点登录平台,要求本部门主动与其他相关部门加强对接沟通,推动数据及时共享、互联互通,让办事群众有更好的体验感。

“一把手”体验改革是我市在全省首创的工作机制,其意义在于压实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抓改革的工作责任,以终端体验发现前端实施难以察觉的问题,让改革接地气、见实效。今年以来,我市迭代升级“一把手”体验机制,聚焦数字化改革领域的难点、堵点,建立“体验—整改提升—再体验”和“部门自查—群众好差评—对照督察”双闭环,并把群众投诉减少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尺,一季度月均初次差评数143个,同比下降61%。

诸如“一把手”体验,抓深抓实促进改革的机制创新,是我市推进改革争先的重要保障。

在激发改革动力上,结合今年每季开展的攻坚争先大比拼活动,数字化改革工作被列为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比拼的固定内容。在放大改革成效上,建立数字化改革“一办六组”和重大改革争先“一办八组”专班机制,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实体化日常管理。在凝聚改革合力上,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深化第三方督察评价机制,持续开展改革金点子征集活动,促进改革举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重大改革争先行动,努力跑出数字化改革加速度、亮出特色示范性改革新成效、赛出全员竞跑改革新氛围,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层次改革和集成创新,力争取得更多走在前列、具有金华辨识度的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