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加快打造百亿级强县富民产业】

磐安融媒体中心 张黎明

千年药乡,药香千年。

近日,2022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暨第十五届磐安中药材博览会在磐安举办。浙中小城以药为媒,勇担“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中药材产业”的使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举旗扛鼎。

犹记2002年9月24日,磐安县首届药博会拉开帷幕。这一展会去年已升格为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20年的坚守,15届的接续,透着山一般的坚毅沉稳。磐安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强县之基、富民之举、活力之源,矢志不移,步履铿锵。

漫山遍野都是中药材,家家户户种药材,镇镇乡乡闻药香。磐安人可以从缕缕药香中闻出甜味来!


好山好水出好药


逶迤的大盘山、澄澈的四江水,造就了独特道地的磐安中药材。

磐安自古产中药,1500年前,南梁太子萧统因避谗言诬陷而隐居于浙江磐安县大盘山,传道授业、悬壶济世,并开辟药园种药,由此开启磐安百姓引种驯化野生药用植物的历史。

磐安境内的大盘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以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000多种野生中药材,是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

好山好水出好药。森林覆盖率83.8%、空气质量优良率100%的自然条件,让中药材成为磐安最具辨识度的特色优势产业,享有“中国药材之乡”美誉。

浙产道地药材“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玄参、浙贝母、白芍主产于磐安,俗称“磐五味”。位于磐安新城区的“浙八味”市场,已发展成长三角地区设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90%以上浙产药材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

数据彰显着磐安药材的分量。作为全省山区26县之一,磐安经济总量不大,只占全省的0.17%,但中药产业产值在全省占比达9.5%。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8万亩,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7%,从业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1/3。浙贝母、元胡等“磐五味”主导产品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

道地药材离不开好山好水的滋养,也需要严苛标准的把关。为从源头上把控“磐五味”的品质,磐安建立“磐五味”种质资源圃,扶持以“磐五味”为重点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成立由近100家中药相关企业加盟的“中药产业联盟”,制定发布“磐五味”中药材联盟企业标准;在此基础上,磐安还在全国率先开展禁止滥用硫黄熏蒸浙贝母专项整治,建成全国首个中药材产地加工“共享车间”……

传承和坚守给磐安带来了丰硕成果。目前该县拥有磐五味、磐安元胡、磐安白术等6个中药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全省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最多的县(市)之一。2016年12月“磐五味”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17年6月“磐五味”被评为浙江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磐安浙贝母获得“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授权。


强县富民有良方


进入新时代,磐安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磐安调研时指出的“中药材是磐安的最大优势”的重要指示精神,从种活一株草、做精一味药,到富裕一方人,大力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由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生产、商贸流通等构成的中医药健康产业体系,一株“小草”逐渐成为一大富民支柱产业。

杨定升是磐安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从小跟着父母种植中药材,长大后又走南闯北贩卖中药材,直到在磐安“浙八味”市场扎根,是磐安中药材产业富民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如今,他创办的公司经营中药材购销品种上百个,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直接带动上百户药农增收致富。杨定升说:“药博会20年,恰好是磐安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的20年。如今,磐安不仅是全省中药材的主产区,拥有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是全省中药材的集散地,实现‘买全国、卖全球’,‘中国药乡’名副其实。”

眼下正是浙贝母播种的好时节,在磐安新渥、冷水、仁川等浙贝母主产区,到处是药农忙碌的身影,仁川镇洋庄村村民张苏球说:“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种中药材,中药材就像金疙瘩,让我们住上新房、开上汽车。”群山环绕下,一片片中药田托起药农们的“致富梦”。

而在全省唯一以药为名的特色小镇——江南药镇,则建成千亩规模的中医药产业园、中医药健康产业孵化园,引进康恩贝集团、浙江一方制药、大晟药业等知名药企入驻。目前,全县共有中医药生产企业249家,其中有规上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通过中药饮片GMP认证企业7家,初步形成集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康养产品等于一体的中药制造产业体系,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70亿元,中药材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比重达70%以上,全县1/3农户依靠中药材实现脱贫致富。中药成为当地最具地方标志性的产业金名片。


奔向百亿大健康产业


在本届药博会上,磐安面向全国发布中医药产业招引榜单,涵盖中药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研发三大类,对于招引榜单企业来磐安落地并实现投资投产的,最高奖励100万元。此举旨在加快把中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成为百亿级强县富民标志性产业。

从世世代代种药材、卖药材,到“浙八味”药材市场买全国、卖全球,再到江南药镇“一二三产”全产业链高质量融合发展……磐安中药材走过了从粗放到集约的1.0时代、从初级向高级的2.0时代。如今,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的磐安,正踌躇满志向着“百亿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3.0时代大步迈进。

不久前,总投资36亿元的“超临界中药材纳米产业化开发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项目”签约落户磐安。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35亿元,税收预计超1亿元。这是磐安从“中医药产业”向“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跨越发展的例证之一。

此外,磐安还紧紧抓住数字化改革机遇,以“中药产业大脑”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引领中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应用已注册用户2.2万个,日活跃数3600人;通过全链条精准服务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提升道地药材有效成分含量15.6%,促进药农增收37%。

今年,药农陈红手的贝母种子还没种下去,明年的收成已经被订走。她手机上的数字化应用“浙药通”显示,一家中药企业在“云端”预订收购了1000公斤浙贝母,同时,她家种植基地的照片、温湿度参数、产品检测数据等也能实时上传,让收购者一目了然。

如今,磐安的中药材种在地里、长在“云”上。全县8万亩中药材种植地块、4.8万余户种植户信息以及主要中药生产企业的数据,已全部录入“中药产业大脑”里。本届药博会期间,浙江省中药全链数字交易平台也在磐安启用,标志着在“中药产业大脑”赋能下,全省中药材实现种植可溯源、加工可规范、买卖可上云,磐安为推动全省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转型提升贡献了经验。

传承和创新中医药产业,磐安没有止步于此。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磐五味”主产区,磐安还通过中药产业高端论坛、药膳大赛、“磐五味”药王大赛、药乡采风诗书画大会等,推进“磐五味”公共品牌传播。开展中药文化挖掘、整理、展示、推广,建设“中药+非遗”小舞台,借助炼火、迎大旗、叠罗汉等开展交流,将“磐五味”品牌越打越响。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为磐安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磐安,这片药香浓郁的安然之地,正逐渐成为中医药文化版图上不容忽视的地标,为健康中国书写新的时代注解。


转自《金华日报》2022年11月20日 A1、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