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应知应会(五)

发布日期: 2022-08-19 15:07 来源: 金华日报 浏览量: 字号:[ ]

重点场所、机构的工作人员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要求?

推进无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要求?

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常态化疫情下,重点人群外出注意事项是什么?

外出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不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尽量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

出现本土疫情后,重点场所、机构的工作人员应采取哪些措施?

严格做好固定工作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健康监测,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如出现可疑症状,须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岗。严格对进入场所的工作人员和顾客的体温、场所码和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查验,无异常者方可进入。

出现本土疫情后,重点场所应如何控制人流密度?

严格控制进入场所人员数量,可按照正常客流量50%的标准控制人流密度。办公场所应安排工作人员隔位、分散就座,有条件的应采取居家办公、分散办公等措施。

出现本土疫情后,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场所应采取哪些措施?

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场所,如棋牌室、剧本杀、无外窗或自然通风条件的办公室和客房,处于地下室的商场、超市、食堂、健身房,封闭游船、洗浴场所、宗教活动场所和商品展销场所等应暂停营业或举办。

出现本土疫情后,重点人群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1)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须及时就医,不带病上班、上课。

(2)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规范佩戴口罩,避免参加聚会、聚餐、婚丧嫁娶等聚集性活动。

(3)抵抗力较差、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场所。

出现本土疫情后,学校可采取哪些疫情防控措施?

高等学校应采取封闭管理,加强各类聚集性活动的审批管理,非必要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限制堂食,加强教室和宿舍的通风,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可停止线下授课。

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健全疫情指挥体系?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指挥体系要保持24小时持续运转,发现疫情后立即转入应急状态,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统一指挥、提级指挥、靠前指挥,各工作组配合协作、信息共享,快速有序处置疫情。

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如何保存?

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当尽快进行检测,可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置于4℃(2℃~8℃)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置于-20℃冰箱暂存)。

健全指挥体系应完善哪些机制和制度?

建立指挥系统启动机制、信息报告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台账制度、对外沟通联络机制、督导检查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城市支援制度等工作机制和制度。

密切接触者集中管理的期限从何时起计算?解除后返回居住地的要求是什么?

隔离管理期限自末次暴露后算起,解除集中隔离后应“点对点”闭环转运至居住地。

疫情发生地出现外溢后应如何发出协查信息?

疫情发生地发现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涉疫场所暴露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流出本地后,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应于2小时内通过国家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或函件向流入地发出协查单(包括身份信息、联系电话、接触方式、末次暴露时间等排查管控所需信息),也可通过建立地市到地市之间“点对点”跨地区协查机制及时发送跨地区协查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场所指什么?

人员密集、空间密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口岸、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和地铁)、物流园区、核酸检测点、农贸(集贸)市场、宾馆、商场超市、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影剧院、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棋牌室、封闭游船、剧本杀、月子中心、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会议中心、宗教活动场所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机构是指什么?

维持社会正常运转或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高等学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工地等。

我国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株是什么?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

集中隔离场所储备的比例是什么?

以地市为单位,以不少于60间/万人口规模储备足够数量的集中隔离点,在输入疫情风险较高的口岸地区和人口流动量大的超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可酌情增加隔离房间数量。

多渠道监测预警包括哪些方面?

(1)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

(2)风险职业人群监测;

(3)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监测;

(4)社区管理人群监测;

(5)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监测;

(6)进口物品及环境监测;

(7)药品监测;

(8)病毒基因变异监测。

社区管理人员监测包括哪些人群类别?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

疫情监控重点机构、重点场所有哪些?

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