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义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接到刘元孝等工人反映辖区某企业拖欠工资的线索,该所迅速采取行动组织劳动者和企业方代表进行沟通调解,双方于次日协商一致,第3日签订调解协议。同时,直属所将该案立案处理,向企业下发文书,通过法律手段督促企业履行协议。一周内,企业履行协议,所有劳动者都足额拿到工资。
11月2日以来,我市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依法保障劳动者工资报酬权益,确保春节前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劳动者如遇被欠薪,可以扫“安薪码”反映问题,也可电话联系金华人力社保部门,相关问题线索将流转至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力社保部门处置,一般欠薪线索在7日内处置完毕。
多渠道反映欠薪问题的同时,我市还深化基层人社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提升欠薪问题处置效率。全市构建456工作体系,按照人员下沉、责任前导原则,在市县两级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一处(科)一中心”全覆盖,建立县级劳动保障督导员、镇街劳动保障管理员和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镇街、企业。市县乡三级超万名劳动保障人员定期下基层,及时化解属地劳动纠纷,解决欠薪问题。
在武义,县级劳动保障督导员、镇街劳动保障管理员和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每周都会下基层、进企业巡查,宣传劳动法规,了解用工需求,解决欠薪问题。在婺城,创新“党建+源头治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劳动纠纷在基层化解;在浦江,建立“安薪监督员反馈问题+临时党支部初步调解+政府部门调处难题”工作机制,“安薪之家”正成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坚强后盾;在永康,“一月一村”劳动用工大宣传大整治,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在东阳,“红色调解室”延伸到影视、网络送餐等新业态行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牢化解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
针对欠薪问题多发的工程建设领域,我市完善工资专户、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制度,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今年6月,义乌市创新导入商业保险机制保障劳动者工资,设立“劳动者工资保障险”快速处置模式,确保劳动者在最短时间内及时足额拿到工资。该险种由义乌市人社局作为投保人,受益人为用工所在地在义乌且因欠薪需纾困救助的劳动者,分为理赔、追偿、惩戒三个环节。用人单位暂时无法支付工资时,由保险公司理赔先行垫付,再向用人单位追偿,不超过2个月的偿还期限内不计利息,逾期未偿还的将被列入拖欠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并通报。截至目前,义乌“劳动者工资保障险”已成功赔付149人,涉及欠薪金额145.94万元。
此外,我市强化对重大欠薪行为和严重违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行为的联合打击,依法及时受理、审理各类涉薪案件,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劳动保障权益,并公开曝光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涉薪案件,形成震慑。今年以来,全市人社部门作出行政处罚182件,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37件,公安部门刑事立案涉薪案件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