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11330700002592599F/2023-162870 发布机构: 金华市人民政府
文 号: 金政发〔2023〕10号 公开日期: 2023-03-24 09:3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2023-03-24 09:32 来源:金华市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2023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重点抓好以下10方面工作:

一、聚焦稳进提质成势,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提速向好

(一)增强政策撬动力。全面承接国家系列政策、省“8+4”政策包,迭代出台“金华版”一揽子政策。精准高效落实“助企开门红政策20条”,5月中旬前兑现所涉及的奖补资金。积极争取、用好上级政策资源,力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占全省份额10%左右;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1.5万亩,盘活能耗25万吨标准煤。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快享,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18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新增贷款2200亿元以上,其中新增制造业贷款350亿元以上,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二)夯实投资压舱石。主动对接国家和省规划布局,围绕陆港枢纽建设、先进制造业崛起、科技创新强基、清洁能源保供、文旅融合发展、城镇品质提升等重点领域,适度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十百千万”攻坚行动,实施100个标志性重大项目,带动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0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不低于20%。落实落细领导领办包干攻坚等“十条举措”,确保新建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30%、二季度达到60%、三季度达到85%。

(三)激发消费新活力。大力推动商贸流通业提质扩容,实施商贸平台能级提升行动,加快实施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新培育入库商贸企业500家以上。加速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积极发展网红经济、轻轨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引进首店、旗舰店等30家以上,网络零售额达到4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举办浙中购物节等系列节会活动,促进文旅消费全面复苏,开拓更多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等新型消费场景。精准实施“一城一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9万套(间),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四)做大出口基本盘。扎实开展“百团千企”赴外拓市场活动,组织100个以上团组、4000家以上企业“走出去”增订单。实施“金品行天下”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科隆五金展等境内外重点展会100场以上,参展企业2500家以上。强化外贸主体培育,新增外贸实绩企业2000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15家、跨境电商出口活跃网店3000家以上。外贸出口占全国份额持续增长。

二、聚焦陆港枢纽引领,着力增创内陆开放新优势

(一)强化陆港功能提升枢纽链接度。推进通道拓展,东向提升义甬舟通道极核功能,深化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建设,更大范围推动关务、港务、船务一体化,建成金甬铁路双层集装箱示范线主体工程,完成海铁联运班列集装箱运输量超32万标箱;西向推进“义新欧”通道提质扩容,开工建设复星铁路快运基地等项目,加快布局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组货点,全年力争开行2500列,争创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北向加快金建铁路、杭温高铁建设,进一步畅连长三角;南向加快推进金南铁路、杭金丽福高铁等项目前期,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联系。加快场站提档、口岸赋能,紧抓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等标志性项目,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华东国际联运港深化三期项目海铁联运、国际联运区块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港区总部中心、杨梅塘货运中心站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0亿元;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上半年主体开工。力争开工兰溪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一期、中国(永康)五金物流港一期等工程。加快金义国际机场前期工作,深化金义空铁枢纽规划建设。

(二)深化制度开放提升枢纽辨识度。大力推进自贸区金义片区制度创新,争取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改革试点等重大改革,先行先试“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探索贸易物流联动新模式,争取全国新型易货贸易试点。创新发展“保税+”“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贸易业态,新增市级公共海外仓10个以上,力争全年市场采购出口3500亿元、跨境电商出口1100亿元、服务贸易总额200亿元、数字贸易额1140亿元,积极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年完成进口1000亿元,其中大宗商品进口36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开展铁路提(运)单物权化改革,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擦亮中非合作“金名片”,高水平举办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对非进出口1000亿元以上。促进外籍人才停居留便利化,推进外国人来金工作许可、停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全覆盖。

(三)促进港产联动提升枢纽融合度。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提高供应链协同和资源配置能力,高效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构建更高水平双循环。培育壮大“5+4”现代服务业体系,金义新区、武义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力争落地总部型物流企业、区域总部基地等项目4个以上,规上物流企业营收超460亿元,快递业务量突破130亿件。做大做强现代金融业,开工建设浙中国际金融中心,推进金华开发区未来财富中心等金融集聚区建设,创设“保险+跨境电商平台”等产品,培育壮大供应链金融,力争金融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全面开展“百场展会百万客商兴市场”行动,办好义乌国际博览会、永康五金博览会、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博览会等重点展会,力争展会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培育发展特色临港制造业。

三、聚焦科教人才强市,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

(一)建好“一廊六城”强磁极。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高效运行“市领导小组+市指挥部+六城工作专班”机制,推进金华科技城、义乌科技城全面跃升,推动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全面起势。加速构建“510”重大科创平台体系,争取浙中实验室、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纳入省布局,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新引进项目团队10个以上,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以上,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合肥光源金华线站启动建设。加快科产贸融合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孵化器等重大科创平台20家以上。统筹推进创新主体“双倍增”“双提升”“双覆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00家以上。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落地建设创新概念验证中心和技术交易所,加快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二)打造“教育强市”育英才。深化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落实第四轮发展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做好义务教育“双减”“双控”后半篇文章,深入实施“县中崛起”“一校一品”工程。教育“三百工程”完成投资141亿元以上。大力实施“优教惠民助共富”行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段“阳光分班”改革。力争5个县(市、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6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金华技师学院、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等4所万人技师学院建设,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和中职教育市域统筹。支持浙江师范大学争创“双一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升本”,支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华理工学院、横店电影学院等十大标志性项目。推动终身教育提质扩面、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三)推动“智汇八婺”促创新。构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联动机制。打好“双龙计划”“智选金华”等组合拳,新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人、大学生10万人以上。联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时代“八婺金匠”培育等工程,新增技术技能人才10万人、企业创新工程师1000人以上。办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涵养最优人才生态,办好双龙科创人才周,完善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以双龙杯创业创新大赛、揭榜挂帅双龙榜、双龙人才指数“一赛一榜一指数”为核心的人才工作格局。

四、聚焦产业基础再造,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崛起

(一)全链条推进“链群配”。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开展“数改赋能”行动,提速“十链万企”数字化改造,启动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未来工厂2家。打好产业转型攻坚战,聚焦“2+4+X”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集群提能行动,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配件、智能家居、电动园林工具等10条标志性产业链。大力推进“链长+链主”强链固链,用好用足产业基金,加快建设“链群配”特色园区。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400个,列入省重大制造业项目60个以上,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4”产业集群产值超5200亿元。

(二)全周期引育“大好高”。打好招大引强攻坚战,聚焦世界五百强、民企五百强等龙头企业,全年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70个以上,其中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入统项目占60%以上。抢抓国外产业转移等机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力争实际使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25%以上。开展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分行业分领域完善企业培育机制,大力支持“高税无地”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滚雪球式实施“雄鹰”“尖峰”等行动,力争产值超10亿元制造业企业累计80家以上,新增产值超百亿企业2家、上市和过会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优质“小升规”企业500家、“品字标”品牌企业40家以上。

(三)全要素赋能大平台。开展产业平台提升行动,对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标准,大力推进十大制造业平台建设。完成十大平台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布局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人才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标配,推行“双月观摩、季度晾晒”比拼机制,推动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资源50%以上投入十大平台,确保十大平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25%以上。打好低效用地整治攻坚战,全年完成3.6万亩以上,其中集中连片片区10个、面积1.5万亩以上,力争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保持两位数增长。

五、聚焦改革深化攻坚,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一)便利化提能增效。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急用先行、实战实效,推进数字政府重大应用建设。扎实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涉企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关键小事”智能速办。多开“绿灯”、慎开“红灯”,创新“一次采集、一网申报、并联审批”模式,持续推进27个企业办事高频行业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全力实施政府投资项目“集成审批”改革、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改革等七大举措,提速优化投资项目综合审批服务。迭代“无证明”办理清单,深化“减证便民”行动,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证照互通共享应用,加快实现市场监管、税务、经信、商务等企业年报“多报合一”。

(二)市场化激发活力。持续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新时代婺商精神。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落实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机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涉企收费监管。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金融服务创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新增主体信用评级AA+国企4家以上。

(三)法治化保驾护航。全面贯彻执行《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建好用好营商环境监测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和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全面推广“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拓展“监管一件事”领域范围。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加强涉企法律服务,创新推进“三位一体”企业合规改革,优化完善执行助企纾困“输氧玻璃罩”、企业信用修复等机制,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违法犯罪。

六、聚焦金义主轴牵引,着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区

(一)增强金义主轴拉动力。实施提升金义主轴拉动力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金华市区和义乌双核驱动,落细“10+10+X”重点任务。加快提升市区能级,支持金义新区打造“浙中增长极、未来新中心”,婺城建设高能级现代化都市核心区,金华开发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双龙风景旅游区打造八婺文化的制高点、金名片。支持义乌争取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放大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等叠加优势,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加强全市域要素统筹、项目统筹。推动各县域板块特色发展、各展风采,积极争取省级县域承载力提升试点,科学编制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行动计划,支持兰溪建设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东阳建设国际影视文化名城,永康建设世界五金之都,浦江打造水晶诗画名城,武义打造温泉康养名城,磐安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样板地。

(二)加速城市品质新提升。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成果上报,以及《金义都市区规划》《金义一体化规划》修编。深入推进城市更新“4321”行动,力争完成总投资800亿元以上,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片区改造项目投资600亿元以上。市区重点推进双溪西路两侧等十大片区改造项目,县(市)重点推进14个片区改造项目。建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12个、省级未来社区25个以上,扎实做好义乌、东阳全域未来社区试点,统筹推进城市地标、城市绿地、海绵城市等规划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创新。立足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加强城市形象塑造和推介。

(三)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打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会战,实施综合交通项目85个、完成投资超315亿元。开工建设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义龙庆高速金华段等重大项目,提速推进金甬铁路、杭温高铁、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等项目。建成投用金义中央大道,加快建设义东、兰浦、东磐等城际快速路,完成金永快速路工可报告。市区一环路快速化改造一期、二期分别达到工程进度的70%、25%以上,三期力争年底前开工。开工建设钱塘江、金华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建设以水资源配置、防洪保安等为重点的“浙中水网”,扎实推进市区“三库三溪”整治、义乌双江水利枢纽等在建工程,力争开工乌引渠道提升、东阳石马潭水库、浦江双溪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抓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七、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着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让农业高质量发展更有奔头。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做好“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6.9万亩、总产量达到9.6亿斤以上。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加快全国一流农科院建设,推进浙中共富先导区等重点项目,加强农机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和农田宜机化改造,浦江、武义争创省级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做优做强金华火腿、两头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磐武中药材全产业链规模力争达到百亿级,“金农好好”品牌授权企业销售额达到110亿元以上。

(二)让新时代和美乡村更有看头。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1个、示范带2条、示范乡镇10个、特色精品村3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以上,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以上。加快补齐交通、供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新改建和提升“四好农村路”735公里,加快建设15分钟“幸福乡村生活圈”。实施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30个。

(三)让强村富民更有盼头。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改革,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75%以上。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绿色康养、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深入开展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健全共富结对帮扶体系,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四)让市域版“山海协作”更有甜头。深化实施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万”结对行动,完成产业合作项目40个以上,到位资金45亿元以上。深化“产业飞地”、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建设,武义、磐安两大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武义-永康、磐安-金义新区“产业飞地”落地建设项目15个,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

八、聚焦美丽金华建设,着力擦亮浙中大花园金名片

(一)打好污染防治持久战。深化蓝天保卫行动,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全市PM2.5平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3.5%以上,全域创成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深化碧水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区”标杆镇街创建,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新改建污水管网38公里,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再夺“大禹鼎”金鼎。深化净土清废治塑行动,全域完成受污染耕地“源解析”,新增危废利用处置能力10万吨/年,力争全省首批通过“无废城市”四星评估。

(二)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坚决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问题整改。深化磐安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救助保护和外来物种入侵治理,建成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10个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创建省级美丽河湖10条以上,完成森林质量提升29万亩以上。加快打造白沙溪流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三)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深入推进磐安抽水蓄能电站、大唐金华天然气发电、川气东送二线工程金华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能源领域完成年度投资46亿元。加快500千伏潘村变等重点电力设施建设,新增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900个、光伏装机40万千瓦。强化能源运行调度,加快全域虚拟电厂建设,切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深化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推进110个省级低(零)碳、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

九、聚焦民生共富共享,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打造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突出抓好“扩中”“提低”重点改革,实施就业创业“七大示范行动”,深化“十县连百县”劳务协作,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5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以上。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优化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全力打造“安薪金华”品牌。

(二)织密共富型社会保障网。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各10万人以上,迭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集成改革。做实医保市级统筹,深化全周期医保支付改革,优化“金惠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构建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5%,全面建成全民安心医保城市。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县级社会救助联合体全覆盖。深入推进“金有医养”“金有善育”建设,为全市8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执行落实《金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现市、县老年健康指导中心全覆盖,每万名老年人康复护理床位达到55张,千人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9个,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三)打好“健康金华”强基提能攻坚战。联动推进“医学高峰”、高水平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开工建设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市第五医院迁建等重大项目,新增三甲医院1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以上,探索在主要医疗机构设立安心医保驻院服务站。做实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县域就诊率达到88%以上。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四)提升八婺文化软实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等市县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办好中国(金华)李渔戏剧汇等文化活动。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大力弘扬宋韵文化,持续提升“万年上山·世界稻源”“千年文脉·浙学之源”“百年宣言·信仰之源”影响力,促进婺剧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推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产品提档升级、业态丰富多元,支持横店影视城争创世界级旅游景区试点、双龙风景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完成文旅项目投资260亿元以上,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市。深化“浙江有礼·八婺争先”市域文明实践行动,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全民阅读,加快推进全域文明城市创建。

(五)擦亮亚运省运“双赛之城”金名片。充分运用省运办赛经验,高标准做好亚运会火炬传递、场馆运行、赛事组织、宣传推介、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金华赛区足球小组赛和藤球比赛圆满成功。持续提升“迎亚运”城市风貌,新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00个、“环浙步道”400公里以上,建成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加强体育场馆综合利用,办好全国电动冲浪板锦标赛、全国藤球锦标赛等赛事,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游泳振兴计划,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建设体育强市。

十、聚焦社会治理提升,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华

(一)大力提升疫情防治水平。突出“保健康、防重症”,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医疗物资保障能力,落实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重点场所有序开放管理,优化农村防控体系。提高疫苗接种率和科普实效性,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持续加强安全生产治理。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框架。围绕“八治一防”,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大会战,深化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安全执法监管、行刑衔接和“一案三查”,遏重大、控较大、保安全,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做好防汛防台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等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闭环监管。完成“千塘百库”除险清零任务。

(三)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后陈经验”“浦江经验”“龙山经验”,提升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功能,完善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确保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坚持风险隐患多跨协同、联动处置,打造“金安智治”系统和全市维稳指挥中心,构建闭环管控机制。坚决打赢亚运等重大维稳安保攻坚战。专班推进重大涉稳风险处置,持续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公安大脑”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同时,强化东西部协作,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支持驻金部队建设,完善国防动员机制,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市本级争取省双拥模范城创建“七连冠”。扎实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支持民族、宗教、对台、档案等工作,重视做好外事、侨务、港澳、气象、人防、文物、地方志、仲裁、慈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红十字会等工作。

附件:2023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金华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3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3年目标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

%

6左右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5左右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71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10以上

6

制造业投资增长

%

20以上

7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

20以上

8

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增长

%

快于面上投资增速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

6以上

10

网络零售额增长

%

6以上

11

交通物流业增加值增长

%

10

科技创新

12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75以上

13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157

14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6.1

1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7.5

改革开放

16

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增长

%

8

17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

%

15

18

实际使用外资额

亿美元

6

19

义新欧班列运行数

2300,力争2500

文化发展

20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

%

8

21

居民综合阅读率

%

91.9

生态环境

22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完成省下达目标

23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化学需氧量

完成省下达目标

氨氮

挥发性有机物

氮氧化物

24

万元GDP用水量降低(以2020年为基期)

%

完成省下达目标

25

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完成省下达目标

26

地级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完成省下达目标

27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

100

28

森林覆盖率

%

61.52

市域治理

29

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

%

90

社会民生

30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3.9

31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0以上

32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以内

33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3以内

3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快于经济增长

35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

1.94

36

山区26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之比

71

37

家庭可支配收入(按三口之家计算)

10-50万群体比例

%

提高3个百分点

20-60万群体比例

%

提高3个百分点

38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常住人口)

3.24

39

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5.4

40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416以上

41

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

27

42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

百分点

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

43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2.8

44

人均预期寿命

82.12

安全保障

45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亿元

0.015

46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170.5

47

不良贷款率

%

1.5以内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