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近百年前,这位兰溪人的画谱畅销大江南北

这几日,“童之风”这个名字在兰溪文史圈火了。兰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以众筹的方式,要再版《童之风画谱》。众筹预印200部,筹满即止。短短4天时间,众筹数量已过半。

童之风,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不过,他的故事在书画界流传甚多。一介乡村画匠,作品从兰溪乡野走向上海十里洋场,一步步成为炙手可热的画家。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算得上是当年的乡贤。

1891年,童之风出生在兰溪黄店镇童家源村。《雁门童氏宗谱》记载,童之风自幼喜欢图画,有一年,江西上饶人黄起凤来乡写真,收童之风为徒。学习了两年,童之风跟随黄起凤到建德、桐庐一带写真。

两个人喜欢合作,童之风绘制人物,黄起凤补景。一篇介绍黄起凤的文章中提到:“他们合作的诸多作品,比如《寿山图》《南昌山图》等作,代表浙江省参加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且拿到了奖项。”

童之风笔下的人物逼真细腻,画风清雅。在学习山水人物的过程中,清末画家吴友如对他的影响颇深。2013年版《兰溪市志》记载,因得书画前辈杨文芷推荐,童之风声誉渐起。

与黄起凤分开后,童之风去了杭州,后因故回到兰溪。


童之风作品


清宣统二年(1910),童之风19岁,迎来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机遇。当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博览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展会吸引全国22个行省和14个国家及地区设馆参展,展品达百万件之多,历时半年,共有中外人士30多万参观。会展期间,主办方组织专家对展品进行评奖,江浙馆征集书画作品参展,童之风送展的山水、人物两件画作均获了奖。

童之风并非名利场中人,其作画所得除养家糊口外,常资助穷苦人,荒年买米赈济灾民。在兰溪城里时,他居住在江南会馆的一栋附属建筑,潜心作画。

1922年,画家钱云鹤创办上海书画会,童之风是会员。1923年夏,钱云鹤向会员征集书画作品,计划出一本《神州吉光集》期刊的外集。童之风在接到征稿函后,寄去了自己的工笔写意画作100幅。钱云鹤看到后大为赞叹,致函答应为其特印专集。童之风欣喜若狂,对自己第一本画谱的出版非常看重,又寄画作50幅,供钱云鹤挑选。

在童之风前后寄送的共150幅作品中,钱云鹤分门别类,为其挑选编排“仙踪、佛像、人范、诗意、艳影、游纪”六类106幅全二册,还请到在晚清民国时期书画领域声望颇大的杨逸题名《童之风画谱》,并邀请上海书画会德高望重的名家题字。1924年秋,钱云鹤撰写序言后交上海图书馆印行,1925年3月,由上海图书馆公开发行,在各埠大书坊代售。

《童之风画谱》发行后,畅销大江南北,童之风声名日盛,结识不少名仕显贵和知名画家。童之风儿子童济生曾写《童之风画家传略》,提及父亲与张大千、齐白石相师友,家中原本还有张大千赠给父亲的8张画,每张画上是不同姿态的老虎。

1927年至1937年间,各地流行征画及印行画谱,童之风创作画册数本。1932年,《之风画稿》出版,这册由铜版纸印刷的画册制作精良,收录了童之风绘制的佛教题材。

目前,童之风的画作在兰溪及周边县市民间收藏不少,兰溪市博物馆有手稿三册。

“七七事变”发生后,童之风回到童家源村居住,与好友们书信往来。得好友帮助,求画者众多。1960年,于家中病逝。

研究会成员们认为,再版《童之风画谱》是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是学习和了解兰溪书画文化的优秀载体。当年出版的《童之风画谱》到如今市价已不菲,兰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集会员之力,寻觅多年,终有所获。此次众筹以1925年出版的《童之风画谱》为底本,参合《之风画稿》并收集部分童之风遗作,采用原件扫描影印的方式,参照金陵刻本风格,大开本宣纸线装仿古印刷。

转自《金华日报》2023年4月21日 A12版,记者 唐旭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