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地瓜”助力嵊州乡村共富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发布日期: 2023-06-25 11:11 来源: 绍兴日报 作者:张峰 闾高桥 浏览量: 字号:[ ]

藤蔓延伸,养分回流,这“一出一进”,正是“地瓜经济”的生动演绎。

嵊州,七山一水两分田。这样的地理特征,孕育了多样的乡村风貌,但人多地少的问题,也限制了农村的发展。数十年来,“三界种粮大队”“鹿山茭农”“越乡茶农”“嵊州小吃队伍”……一批批怀揣技能的村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开辟了一番事业,也拓展了嵊州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空间。

“1993年,在上海奉贤承包了约60亩田,开始种粮。”外出种粮大户陈月中正是“三界种粮大队”的一员,如今他在上海金山、嘉兴等地承包了农田1万多亩,年收入500万元以上。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苏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水标是地地道道的嵊州人,18岁开始在嵊州国营茶场工作,后来“下海”来到福建省创办茶企。现在,公司拥有福建省内最大的集中连片机采茶园基地,有连片机采茶园基地6000亩和2个茶叶加工厂。

嵊州小吃从业人员从嵊州走向全国,不仅国内城市可见,美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也有了嵊州小吃店的身影……

伴随“走出去”的产业更多、更丰富,嵊州从农民到农企,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小型种养基地到大规模农业园区,生动展现“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脉络。

在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同时,养分不断回流,不断壮大块根。曾经外出闯荡天下的嵊州人,重新回到家乡,种下乡村振兴的希望。昔日僻静的山区,如今变成了一块块投资的热土。

穿过古树林,走过清幽小径,一个小山村呈现在眼前:轻轻摇曳的竹林,典雅古拙的黄泥房,溪水就从屋旁的山涧流下……贵门乡汉溪村何家坞自然村的美景吸引着每一位游客。

2016年6月,乡贤李培君以租赁的形式,与何家坞37户村民签订了20年租约,投入资金280余万元,打造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民宿样板村。“采用管家式服务,聘请了当地村民来做服务员、厨师,并统一培训上岗。”李培君告诉记者,他前后投入资金6000万元左右,已在长乐镇、石璜镇、金庭镇、贵门乡等地创建了6家精品民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人均年增收8万余元。

石璜镇白雁坑村油罗山自然村,一个挂在半山腰的自然村,只有31户人家,平均年龄约70岁。这个春天,小山村的命运被改写——就在今年4月,由乡贤丁列明投资1.5亿元的一个农文旅项目落户油罗山。这个项目不仅将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将带动西白山片区旅游业态整体提升。

上接第1版 在崇仁镇农业经济开发区,禾下土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已建成,总经理李公亮从深圳回到家乡嵊州投资,立志带动乡邻增收致富。“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对家乡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通过订单农业等形式销售到全国各地。”李公亮说,今年已订购了可种植1000亩的番薯藤苗,分发给当地农户,双方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

“根茎”越是粗壮硕大,“藤蔓”生长越是顺畅,两者互为依托,形成良性循环。

“三界种粮大队”粮食产业协会于去年成立,首批吸纳了种粮大户、农机企业、金融单位等,一个涵盖上游农资供应、中间社会服务、下游粮食收购加工等的“共同体”初步成形,成为助力产业“走出去”的新引擎。连续多年举办国际绿茶大会,向摩洛哥、墨西哥、马里、几内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奉上一杯嵊州好茶”;发布“嵊情家味”区域公用品牌,向外推荐嵊州多种特色农产品,推动相关产业品牌化发展……

“发展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就必须充分吸引吸收外界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养分’。”嵊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汪美芳表示,接下来,嵊州将以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为契机,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禀赋,搭建乡村创业创新创富平台,做大做强乡村地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