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金华培育大“地瓜”

发布日期: 2023-06-09 09:14 来源: 金华晚报 作者:许健楠 浏览量: 字号:[ ]

【编者按】

“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20年是一个不短的约期,尤其是改革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我们难以预判20年的所有变迁、20年后的奇异景象。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作出“八八战略”重大战略部署,成为把向领航的“指南针”、理论创新的“思想库”、引领发展的“金钥匙”、示范先行的“总纲领”。金华改革发展的20年,正是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砥砺奋进、深刻变革的20年。读懂20年来的金华,可以有很多视角和维度。5月30日起,市新闻传媒中心财经民生部联合《金华晚报》策划推出《26个字母读懂金华》系列报道,选取26个字母,概括家乡最深刻的变化,带你领略它最独特的气质。今天刊发J(跳跃jump),敬请关注。

“八八战略”明确提出,要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块茎始终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曾深刻而又形象地描述“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理念。

产业发展的脚步迈出去,把藤蔓伸得更远;提质增效的能量引进来,把块茎做得更大。藤蔓生长,从大江大河到星辰大海,打开新思路,实现新跨越。

今天的故事,就从沿“一带一路”生长的两只金华“地瓜”说起——

中老铁路的金华印记

过去,老挝人想把一筐香蕉卖到中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开车走盘山小路,翻山越岭,需要四五天时间,到了中国大半香蕉烂在了路上。一到雨季,道路泥泞,无法通行。

中老铁路建成,一筐香蕉从老挝发出,10个小时就到昆明。来自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消息,截至6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18个月,累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货物2100万吨,光水果就运了2.3万吨。

在老挝万象红狮公司负责人汪建卫眼里,中老铁路作为“一带一路”和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造福两国人民,他很荣幸地成为项目的参与者。

10年来,红狮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投资约30亿美元在老挝、尼泊尔、印尼、缅甸等国家建设大型水泥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通车仪式,并下达列车首发令,那一刻我有些感慨,国家大事近在咫尺。”汪建卫说,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是万象红狮的“经典之作”,这座中老铁路最大桥梁,由于横跨湄公河,全长1458.9米,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桥梁,它用的就是红狮水泥。

泥土路变水泥路,厂区七成员工是当地人,出资600万美元捐建南立河、南松河两座红狮大桥,这些都是万象红狮造福当地的见证,该公司荣获了老挝国家主席签发的“国家一级发展勋章”。

如今,红狮集团在海外的第四条生产线即将投产,这只“地瓜”又将舒展新的枝叶。

“地瓜群”群主怎样炼成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永康起家的脉链集团(简称脉链)原先也是五金产业里的小“地瓜”。

可小“地瓜”遍地都是,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它只能给大厂代工,默默无闻地赚辛苦钱。

不甘心,得走出去。小“地瓜”长出了藤蔓,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

“我们发现,单打独斗不行,无法跟国际大牌竞争。好比我们是小舢板,人家是航母,单打独斗经不起大风大浪。”脉链集团董事长助理胡栋说。

怎么办?脉链觉得光自己长藤蔓还不行,得联合小“地瓜”们一起长。不再光顾着埋头造五金,开始挖起了“地瓜”。挖到一只,就集结到一起,出海开枝散叶。2007年,脉链转型升级,从一家传统五金制造企业,蝶变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五金工具产业服务平台。

聚似一团火,散似满天星。通过“产业带+数字化+本地仓”这一创新模式,平台吸引了数万家海内外制造商、品牌商、渠道商、服务商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入驻,商品达数十万种,行销阿尔及利亚、埃及、苏丹、秘鲁和哈萨克斯坦等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金市场。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竞争对手成了合作伙伴。东家小电钻给力,西家筋膜枪好使,你有倚天剑,我有屠龙刀,各家各有独门兵器。客户需要全套工具,好办!平台就推出一组豪华套餐。

动一动鼠标,上平台下单,中心仓发货到海外仓,足不出户送上门。“脉链是一座厂家和商家的桥梁,瓜与藤蔓之间,存在‘瓜连藤’‘藤结新瓜’‘新瓜又连新藤’的发展趋势,最终形成一个以金华为根并链接全球资源的‘地瓜经济体’。”胡栋说。

走出去,脉链带着小“地瓜”们去全球参展找客户;请进来,今年4月,脉链办了一场“天天脉交会”,拉起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地瓜群”,自己当群主,开起五金界的“武林大会”。数字藤蔓,让“地瓜”长得更快、更有价值。

推开“地瓜经济”这扇窗,看到的是敢为人先、找寻阳光雨露的婺商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