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其中14岁以下占比高达56.58%。溺水已成为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
进入7月,气温逐渐攀升,我市中小学校陆续放暑假,防溺水任务更显紧迫。
专业救援人员说溺水
51岁的童开军是金东区孝川救援队队长,最近半个月,他们就接触到了3起溺水事件,“都很年轻,最小的14岁,最大的20岁”。
童开军7年前加入救援队,在他们队里,平均每年暑期都会接到三四起因溺水求助的事件。“暑假期间,家长的监管不能放松。”童开军接到过一起求助,孩子的父母在厂里上班,放暑假的孩子约同伴出去玩,到了晚上9时还没回家。接到求助电话后,童开军第一反应就是让搜救人员加大对附近水域的搜寻,最终在一口池塘里发现了两个溺亡的孩子。“男孩9岁,女孩8岁,很痛心。”
“溺水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永康千喜救援队副秘书长朱凤说,接到求助电话后,如果溺水者刚溺水,他们会马上通知附近队友过去救援。如果水面上已看不到溺水者,前期到场队员会通知其他队友携带冲锋舟、打捞装备、潜水装备等进行搜救。但从发现有人溺水到报警,再到110指挥中心通知他们,4分钟的黄金时间往往不够。等他们到达现场,大多溺水者救上来生还的可能性不大。
市中心医院急诊中心每年都会接诊到溺水儿童。急诊中心主任孔来法说,我市溺水人群大多为5~14周岁少年儿童,溺水是14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孔来法曾接诊过一些送到医院后,呼吸、心跳都没有的溺水患儿。经过积极抢救,患儿心跳虽然恢复,但由于缺氧时间过长,没有在黄金4分钟内得到及时救治,最终往往意识无法清醒,会一直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令人惋惜。
溺水后可以这样自救
时间就是生命,溺水后等待救援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科学及时自救和救助身边人极其重要。
2015年,义乌曾发生过一起成功救起溺水儿童的事件。当时,一名4岁幼儿不小心掉进池塘,同伴发现后跑去告诉孩子父亲。父亲及时赶到,将孩子救上岸,并用自己所学的急救知识救了孩子。在这个事例中,发现伙伴溺水后,尽快去找大人帮忙;孩子的父亲学过急救,将孩子救上岸后及时施救,为救护孩子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
要正确呼救,就得读懂“溺水”。大多数人只在电影电视情节中见过溺水,认为人掉入水中会不停挣扎,甚至大声喊救命。“其实,这种表现不真实。”孔来法说,真正的溺水大部分都“悄无声息”。溺水者可能呈现出头离水面很近,嘴巴位于水面;头向后倾斜,嘴巴张开;腿不动,身体垂直于水面;急促呼吸或喘气;双眼无神,无法聚焦;紧闭双眼,头发盖住额头或眼睛;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未能前进;做出类似攀爬梯子的动作等。“这样的状态,会让人误以为溺水者在游泳、练习憋气、玩水等,导致有效救援比例下降。”
溺水后,孩子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自救呢?今年1月,在四川泸州,有个小女孩在江边玩耍时,不慎跌落长江。眼看要沉入水底,她在几秒钟内将上衣脱下来抱在怀中,并努力平躺在水面等待救援,网友们直呼这是“教科书级别的自救”。
“溺水后不要慌张。”孔来法说,可适当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如果下沉,可将手掌向下压,使身体向上浮起。如果在水中腿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则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解除抽筋。
不要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
如果有小伙伴掉进水里,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毫不犹豫去救。
金华蓝天救援队副队长董志富说,如果发现有人溺水,不管会不会游泳,小朋友下水救同伴的行为都不可取。多人组成“人链”救援却接连溺水的案例数不胜数,原因就在于一旦“人链”中有一人体力不支,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多人落水。去年6月21日,重庆潼南区一个孩子不慎失足落水,7个小伙伴前去施救,却接连落水,最终8个孩子全部溺亡。
发现小伙伴落水后,小朋友该怎么做呢?董志富建议,碰到有人溺水时,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如果身边还有其他同伴,则派出一人去寻求成人帮助。
2019年4月,永康市龙山镇下宅口村一学生溺水,岸上两名同伴没有私自下水救援,而是大声呼救引来两位大人,成功救起溺水学生,他们就是很好地利用了防溺水的知识,实施了救援。
此外,还可以就近寻找竹竿、树枝、漂浮物扔到溺水者身边,比如随身携带的书包、可乐瓶。“遇到紧急情况,身上带的零食,如整包没拆分里面充满空气的薯片,也能成为救援物。”使用竹竿和树枝做牵引救援时,施救者不要起身,要趴在地上,因为溺水者受求生欲望驱使往往力大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他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每个人都该成为有心人
每年夏季来临前,我市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会一再强调防溺水等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我市境内绝大多数公开水域也都设有明显的警示、警告标识。尽管防范工作做了不少,但令人悲痛的事故每年还是会发生。在溺水问题上,预防的效果大于施救。
暑期,家长一定要将监护落到实处,防溺水需要警钟长鸣,更需要全民重视,每一个人都应成为防溺水的有心人。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不要单独去水边玩”是很多家长说过无数次的话。除了提醒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溺水后如何自救和救援。
服务贴士
救溺水者其实非常危险,每次救援最少需要两个人。
对于溺水者来说,第一反应往往是死死抓住一切可以抓的物品或救援者,这是不由自主的表现。救援者要扳开溺水者手指,甚至直接打晕溺水者,再拖上岸实施救援。
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时已失去意识,确定周边环境安全后,可将溺水者就地平卧,做心肺复苏、心脏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让周围的人报警,呼叫120,为后续救援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