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1611- -1680年),字谪凡,兰溪人。明末清初戏曲家、文学家,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
自幼聪颖,擅长文词。明崇祯十年(1637),考入金华府庠,为府学生。入清后,无意仕进。清顺治八年(1651),迁居杭州,后移家金陵,筑“芥子园”别业,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名流。康熙十六年(1677),复归杭州,在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曾设家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
李渔热心公益事业,曾在家乡倡建“且停亭”,并题联日:“名乎利平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被列为“中国十大过路凉亭”之一。倡修水利,使易早的黄土丘陵地带形成“自流灌溉”,改善了农田水利,百姓至今受益。
著述丰硕,有《笠翁传奇十种》,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传》。其《闲情偶寄》是古典戏曲创作、导演、表演方面的第一部理论专著,至今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