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做实城市医联体建设,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市政协委员,金医集团党委副书记、主任俞世安表示,三甲医院可以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协作帮扶和指导,并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做好分级诊疗。同时,健全医学影像、检验、超声、心电、病理诊断、远程会诊等共享平台建设,为医联体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三甲医院的技术、人才、管理真正影响带动基层医院。另外,可以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并充分利用可移动设备,加强主动送医下乡、巡回医疗和疾病筛查等工作,惠及基层民生。
“随时随地有家庭医生关注健康,让居民在社区医疗机构感受到便捷、安全、有效的就医体验。”市政协委员、义乌市福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黄颖分管公共卫生工作。该院今年有1.6万余人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对象主要为十类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费用120元/年/人,其中个人、财政、医保各承担40元。患者在签约机构就诊,减免一般诊疗费,且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作为和居民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家庭医生应不断提升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黄颖认为,要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管家,可以延伸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如在入户随访时,通过“云诊室”为“两慢病”患者开药,进一步提供便利;加强考核力度,将家庭医生团队履约情况、健康管理效果、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满意度等作为评价指标。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刻不容缓。”市政协委员、金东区疾控中心主任段松茵建议,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编组、人员配备,避免长期打疲劳战。按规定为医务人员安排带薪年休假和专项休假,对超负荷工作医务人员采取强制休息措施。此外,要落实一线医务人员的各项待遇和保障。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临时性工作补助和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