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金华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市文化中心举行。8名市人大代表走上通道,围绕代表履职、人大工作、社会热点回答记者提问,积极建言献策。
问
记者:国务院批准开展义乌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市场经营主体都很关心关注。能否介绍一下改革的有关情况,会有哪些比较有获得感的改革举措和红利?
答
市人大代表毛建华:感谢大家对义乌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关心。一直以来,义乌都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成长起来的。上一轮国贸改革重点解决的是“卖全球”出口问题,义乌出口从改革前2010年约2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889亿元,但进口只有800亿元。新一轮改革将重点在进口“买全球”方面加速破题,同时继续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最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双向蝶变。去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正式批复方案改革内容共涵盖5个方面改革任务97项具体改革举措。为加快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我们建立“改革+项目+平台”推进机制,全力攻坚一批牵引性改革、全力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全力打造一批战略性平台。具体来讲,今年国贸改革工作主要围绕三方面开展:
一是让国际贸易“转”起来。“进口破题”方面,我们通过建立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来破解日用消费品进口准入门槛高、手续繁琐等问题,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首单业务已于去年12月25日正式落地。“出口迭代”方面,我们通过组货人管理、“先查验后装运”等配套改革,进一步适应交易即时化、订单碎片化、物流包裹化等国际贸易新趋势,让小企业也能做跨国大生意。“平台提能”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综保区功能,一手抓保税区与海外仓的联动,一手抓保税区与市场、口岸的联动,进一步打通商品在境内外、关内外的流通堵点。
二是让开放通道“畅”起来。陆上,将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域货物集结能力,同时谋划建设高能级卡航集结中心,织密国际公路运输网络。海上,将进一步优化陆港与海港的高效联动机制,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第六港区”的作用,争取开行全国首条海铁联运双高箱专线,加快建设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空中,我们将高标准、高规格推进义乌机场适应性改造,进一步提升航运能力。
三是让市场主体“活”起来。加速数字化转型,建设以“全球数贸中心”为标志的第六代义乌小商品市场,推动“人、货、场、链”全链路迭代升级。迭代Chinagoods平台,建设运营“数字大脑”。助力品牌化出海,聚焦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深入推进小商品“品牌出海”行动,今年将布局海外仓、海外站、海外展等出海项目20个以上,帮助更多中国企业、中国商品安全便利地融入国际市场。营造国际化生态环境,去年义乌外商入境达5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外国投资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让境外人员在居住、医疗、支付等方面更便利,让各类经营主体都能在义乌实现创业创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