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法治领域改革,企业合规改革入选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和省委、省政府“创改开”典型经验做法,民事执行“纾困+监管”智治体系等2项改革获评全省年度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等2项改革获评2023年度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法治政府建设更加扎实有力。一是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统筹领导。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难点工作。市委将涉外法治工作纳入法治金华建设总体布局,列入市委深改委2024年重点改革突破性项目。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开展年度书面述法。二是深化法治能力提升工作。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年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活动400余场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年组织学法8次,举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举办“浙中论坛”报告会专题辅导;组织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三是健全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深化“一府两院”协同,定期召开府院、府检联席会议,健全协调会商、信息共享等常态化联动机制。
(二)健全依法行政制度,政府治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一是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强化对地方性法规的全周期管理和宣贯力度,有序开展立法后评估,推进地方性法规有效贯彻执行。二是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管理。全面开展涉企政策文件清理工作。三是依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出台《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办法》,揭榜并完成“涉企重大行政决策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联动机制”等全省试点项目,全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执行率达100%。
(三)深化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工作更加公正严明。一是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双组长”“双牵头”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9个县(市、区)均完成赋权事项评估工作,执法改革成效居全省第一方阵。二是优化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全域实施“综合查一次”“亮码检查”和查后评价,跨部门监管率提升至60%。三是健全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建立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168家,聘请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177名,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等系列监督行动,组织千案集中评查。
(四)推进改革创新突破,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一是大力推进涉外法治改革。组建“浙中涉外法律服务联盟”、涉外法治人才库、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义乌)。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合规改革。建成市级企业合规中心11家,发布重点产业合规指引19部,制定出台全省首个快递行业合规监管标准,一批重点企业参与合规示范建设。三是扎实推进涉企法治服务改革。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
(五)完善多元治理机制,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一是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探索多样化解纷机制,整合司法、行政、民间各类解纷资源,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和社会治理水平。二是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持续实施行政争议预防化解三年行动,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三是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点3395个、法治实践工作站12个,涉企公证办理提速50%以上,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对标高水平推进法治金华建设目标任务,我市还存在一些问题短板,如发现苗头性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协同机制仍需完善,法治护航营商力度有待加强,涉外法治人才短缺,涉外法治建设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需持续努力改进。
二、下步工作
2025年,金华市将进一步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为奋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突出预防为主,构建预防性法治体系新模式。谋划编制法治金华建设“十五五”规划。加强事前规制引导,形成事前风险防范工作合力。强化社会治理中的预防性司法制度,通过公证等法律手段,提前化解潜在风险,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二)聚焦关键环节,强化依法行政实现能动履职。推进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化管理有效覆盖率、重点部门覆盖率、决策执行率、决策公开率均达100%;实现“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2025年成熟定型”目标并通过省级核验;有效破解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执法扰企等问题,加快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制度落地,实现行政执法质效稳步提升。
(三)加强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助共富。加快重点产业发展法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出台5个产业执法监管标准,打造一批样板园区及企业;迭代涉企法治服务改革,推进“护航2025”系列专项行动,加快形成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经验;深化涉外法治改革,加大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法治保障力度,打造中非法治合作市域样本。
(四)坚持法治为民,推进基层法治建设提质增效。深化“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推进法务集聚区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惠民质效;加快制定《金华市“后陈经验”传承发展条例》,打造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