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公开 | >> 政府信息公开 | >> 政府规章、政策文件及解读 |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 市政府及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 |
索 引 号: | 11330700002592599F/2025-0103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文机关: |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5-09-11 |
文 号: | 金政发〔2025〕14号 | 统一编号: | ZJGC00-2025-0005 |
有 效 性: | 有效 | 主题分类: | 工业、交通/水运 |
关于《金华市高水平建设浙中内河航运中心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告
关于《金华市高水平建设浙中内河航运中心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金华市高水平建设浙中内河航运中心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金华市人民政府
2025年9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金华市高水平建设浙中内河航运中心实施方案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发〔2025〕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实施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决策部署,紧扣我市作为全省地区性重要内河港口的功能定位,锚定“高水平打造浙中内河航运中心”总目标,坚持水陆联动、港产协同、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统筹开展航道网络提能、港口产业集聚、航运服务提质、船舶装备升级、水路交旅融合、智慧安全转型、绿色航运发展行动,全面构建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加快推动我市内河航运复兴,为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聚势赋能。
到2030年,内河水运网络更加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更加健全,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航运浙江”建设中的节点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港口吞吐量力争突破15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5万标箱;建成以钱塘江金华段、金华江一期千吨级航道为骨架、干支衔接互联互通的国家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成兰溪港区方村作业区、女埠作业区和婺城港区乾西作业区等港口,基本形成“一港六区”内河港口布局。
到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有效支撑我市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建成联通“长三角”、服务“一带一路”的现代化内河航运枢纽城市。港口吞吐量力争突破2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0万标箱;钱塘江金华段、金华江一期航道等级提升至2000吨级;全面实现内河港口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转型,港口运营效率和区域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二、构建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
(一)推进干线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国家、省级航道网布局规划,推进钱塘江金华段、金华江一期三级航道建设,谋划实施钱塘江金华段、金华江一期二级航道、金华江二期三级航道提升工程,加强与钱塘江、京杭运河等水系的联通。推进游埠、姚家二线船闸前期研究,破解关键通航瓶颈,全面提升我市航道通航能力和运输效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水上服务区和锚地,提升内河航运服务保障能力。
(二)实施“通港达园入企”航道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航道资源,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有序推进甘溪线、梅溪线等短支航道整治提升,推动短支航道与干线航道高效衔接,畅通港口、园区、企业之间的水路通道,释放内河水运“门到门”运输潜力,因地制宜采取通航管理等措施,解决内河航运“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航道集疏运能力。
三、推进港口产业集聚发展
(三)提升内河港口发展能级。编制实施金华港总体规划,整合提升金华港岸线资源,优化兰溪港区、婺城港区等功能布局,构建“一港六区、多点联动”的现代化内河港口体系。加快推进女埠作业区、方村作业区、乾西作业区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洲上作业区、乾西作业区二期、罗洋作业区二期等项目建设,提升内河港口基础设施能级。
(四)构建内河集装箱运输体系。构建“一个枢纽、四个节点”集装箱港口体系,统筹推进兰溪港区方村作业区、婺城港区乾西作业区等集装箱作业区协同发展,增强港区装卸组织与航线资源匹配能力,构建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网络,全面提升集装箱航运服务能力和区域枢纽能级,打造服务于金华国际陆港的内河集装箱航运枢纽。
(五)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内河港口+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依托方村、乾西等港口作业区,提升内河港口对外通道节点功能。加快兰溪市、婺城区航运服务集聚点建设,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适水产业临港集聚,构建内河航运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促进航运服务规范高效
(六)拓展海河联运服务网络。畅通金华—嘉兴港、金华—宁波舟山港等海河联运通道,推动浙中地区与“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联动,增强海河联运协同效应。拓展金华至江苏太仓、南通、山东济宁等地区的内河航线,提升航线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水路运输效率与综合效益。
(七)优化内河航运营商环境。规范港口企业运营,加强港口服务规范化管理,强化码头收费等监管,确保港口运营透明、高效。支持出台水运发展扶持政策,引导航运企业集聚,打造内河航运服务新高地。
五、加快船舶装备迭代升级
(八)优化船舶运力结构。引导内河船舶制(修)造产业发展,培育具有带动能力的船舶制造企业,加快构建绿色船舶配套服务体系,提升船舶维修、保养、拆解等服务能力。依托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开展绿色高效船型研发,推动区域适配船型迭代升级。推进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推动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加大力度推广电能等新能源船舶,全面提升船舶运力结构与绿色航运发展水平。
六、推进水路交旅融合发展
(九)打造“兰江诗路”特色品牌。依托钱塘江中上游黄金水道,开通“兰江诗路”跨区域水上旅游航线,持续推出研学游、夜游、节庆游等主题航线,提升金华水上旅游多元体验,打造具有金华特色的水路交旅融合示范项目。
七、推动绿色低碳航运建设
(十)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港作机械、港内运输装备使用清洁能源,推进干散货码头作业堆场抑尘设施全覆盖,推广封闭式料仓、皮带廊道等运输方式。加强港口污染防治,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及污染物接收设施升级改造。
(十一)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加强船用燃油联合监管,严格落实船舶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协同机制。强化港口码头、水上服务区等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形成“船—港—城”一体化船舶污染防治格局。
八、加快水运智慧安全转型
(十二)建设智慧航道示范工程。推进钱塘江金华段、金华江一期智慧航道建设,建设智慧船闸、航道养护尺度动态服务、电子航道“一张图”、航道运行监测等应用场景,打造以钱塘江金华段、金华江航道为核心的海河联运数字化转型示范通道,提升内河航运数字化管理水平。
(十三)推进内河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动内河港口向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转型升级。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技术,探索自动驾驶、无人集卡等新技术在港区及重点集疏运线路的场景应用,提升港口生产效率与服务水平。以乾西作业区、女埠作业区等为载体,支持研发内河港口专用生产作业系统,加快建设绿色智慧一体化管控平台,提升港区调度水平与作业效率。
(十四)提升水上安全生产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大风险隐患的监测与防控,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建成金华市水上交通应急保障基地,配备大型应急装备,全面提升应急搜救及处突能力,构建“监测预警—动态管控—应急救援”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稳步推进“水上大交管”建设。强化跨区域跨领域联合执法与协同治理,健全水上交通安全共享共治机制,形成部门协同、高效联动的水上安全管理体系。
九、强化政策保障
(十五)加强资金保障。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水运基础设施、港口物流、绿色航运等项目,争取纳入上位规划及资金支持范围。积极争取国家“两重”“两新”等政策,以及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等支持。鼓励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并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积极争取专项债资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十六)加强要素保障。强化部门间的规划衔接,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要素保障,推动港口、航道、疏港公路及配套工程的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支持符合条件的“航运浙江”项目纳入国家或省重大项目清单,保障用地计划指标。加强码头后方、临港腹地、航道沿线等用地控制,加强临港产业、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等用地保障。
(十七)加强政策保障。强化水域空间优化调整和水域占补平衡,统筹做好水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保障航运用水需求。加强港口物流、临港产业项目建设保障,研究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产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十八)加强组织保障。推进金华内河港口资源整合,引进港口运营企业,建立内河港口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市级部门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强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用地等要素保障,确保重点任务有序有效推进、保质保量完成。
本方案自2025年10月12日起施行。
附件:1.浙中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主要指标
2.浙中内河航运中心建设项目清单
附件1
浙中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主要指标
类别 | 序号 | 主要指标 | 单位 | 2024年 | 2027年 | 2030年 | 2035年 |
航道网络 | 1 | 内河水运建设累计投资 (2025年—目标年) | 亿元 | — | 60 | 100 | 130 |
2 | 内河千吨级航道里程 | 公里 | 0 | 45 | 57 | 57 | |
其中: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 | 公里 | 0 | 0 | 0 | 57 | ||
水运物流 | 3 | 内河千吨级泊位数量 | 个 | 25 | 31 | 63 | 80 |
4 | 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 | 万吨 | 389 | 720 | 1500 | 2000 | |
5 | 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 万标箱 | 0.2 | 3 | 5 | 10 | |
6 | 内河货船平均载重吨 | 吨 | 700 | 900 | 1000 | 2000 | |
7 | 内河船舶运力 | 万吨 | 0.8 | 1.5 | 3 | 5 | |
交旅融合 | 8 | 内河水路客运量 | 万人次 | 2.3 | 5 | 8 | 10 |
9 | 水上交旅融合精品航线 | 条 | 0 | 1 | 2 | 3 | |
治理能力 | 10 | 智慧航道里程 | 公里 | 0 | 45 | 57 | 57 |
11 | 零碳运输示范航线 | 条 | 0 | 1 | 2 | 3 | |
12 | 新能源货运船舶数量 | 艘 | 0 | 1 | 2 | 3 |
附件2
浙中内河航运中心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总投资(亿元) | 建设年限 |
一、内河航道 | 55.30 | ||
(一)续建项目 | 23.20 | ||
1 | 钱塘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金华段 | 6.07 | 2024—2026 |
2 | 金华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一期 | 17.13 | 2024—2028 |
(二)新建项目 | 32.10 | ||
1 | 钱塘江二级航道整治工程金华段 | 18.00 | 2031—2033 |
2 | 金华江二级航道整治工程一期 | 4.50 | 2031—2033 |
3 | 兰溪市支线航道建设(甘溪线、梅溪线) | 7.60 | 2027—2033 |
4 | 兰溪市水上应急服务中心 | 2.00 | 2026—2028 |
二、内河港口 | 90.42 | ||
(一)续建项目 | 41.14 | ||
1 | 金华港婺城港区乾西作业区一期 | 9.48 | 2023—2026 |
2 | 兰溪港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码头工程 | 11.65 | 2024—2027 |
3 | 兰溪港区女埠综合作业区 | 20.01 | 2024—2027 |
(二)新建项目 | 49.28 | ||
1 | 金华港婺城港区乾西作业区二期 | 13.80 | 2025—2028 |
2 | 婺城港区罗洋作业区二期 | 12.00 | 2027—2030 |
3 | 金华港兰溪港区洲上作业区 | 23.48 | 2026—2029 |
总计投资(亿元) | 145.72 |